甘孜日報 2020年09月14日
2017年6月9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秘書長李斌(中,原國家衛計委主任)赴石渠縣考察包蟲病綜合防治試點工作期間看望慰問色須鎮包蟲病患者。
2020年6月15日,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右一)赴石渠縣查看包蟲病防治安全飲水建設、管理、使用情況,州委書記劉成鳴(右二)陪同。
2017年3月29日至30日,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右二)到石渠縣色須鎮日扎村查看包蟲病綜合防治工作開展情況,州委副書記、州長肖友才陪同。
甘孜州人民醫院在華西醫院王文濤教授指導下開展自體肝移植手術。
2020年8月19日,國家衛健委疾控局賀青華巡視員在石渠縣疾控中心檢查包蟲病防治工作,州政府副州長程靜,州衛建委主任曲梅陪同檢查。
2017年7月3日-6日,青海省考察團在甘孜州考察包蟲病防治工作,州政府副州長程靜陪同。
2020年8月21日,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包蟲病綜合防治試點順利通過國家終期評估。
◎州衛健委 文/圖
2020年8月17日至21日,中央統戰部、國務院扶貧辦、公安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林草局、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疾控中心及省級有關單位組成綜合驗收組,疾控、醫療、農牧等專家組成技術評估組對石渠縣包蟲病綜合防治試點工作開展終期評估驗收。綜合驗收組分別赴州人民醫院、州疾控中心,石渠縣包防辦、縣疾控中心、縣農牧農村科技局、縣水利局、縣屠宰場、色須寺和蝦扎鎮人民政府、衛生院、中心小學、牧民定居點、草場等地全面評估包蟲病綜合防治試點各項工作進展情況。技術評估組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走訪、交流訪談等方式,對機制建設、能力提升、經費管理、人群查治、犬只規范管理、安全飲水、病變臟器無害化處理、鼠害治理等防治工作開展綜合評定。2020年8月21日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包蟲病綜合防治試點終期評估驗收反饋會上,國家衛健委疾控局賀青華巡視員宣布: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包蟲病綜合防治試點順利通過國家終期評估。
石渠縣是四川省面積最大、海拔最高、地理位置最邊遠的縣。據2012年全國包蟲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縣人群患病率高達12.09%,顯著高于四川省和全國流行區平均水平,是囊型和泡型包蟲病混合流行的重點地區,在國內外包蟲病流行區中罕見。包蟲病給全縣群眾生命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危害,是造成農牧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5年11月,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下,甘孜州石渠縣包蟲病綜合防治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截至2020年6月30日,石渠縣包蟲病綜合防治試點工作指標均已達到終期評估要求,提前實現有效控制包蟲病流行的總體目標,超額完成包蟲病綜合防治階段目標任務,取得“四大顯著成效和五個巨大變化”。(即:犬只泛濫的局面得到根本治理,染疫犬、疑似染疫犬大幅減少,傳染源得到較大程度控制;新增病人明顯減少,患病群眾得到有效醫治,人群篩查治療救助實現“應查盡查、應治盡治、應助盡助、應管盡管”;群眾“防包愛衛”意識空前,宣教人群、知識、措施全面落實,“滅病犬、救病人、奔小康”已成全縣共識;包蟲病綜合防治規定步驟全面推進,創新舉措探索的“石渠模式”不斷鞏固創新。由過去衛生系統單兵作戰向現在多部門合力攻堅的巨大變化;基層組織和群眾由過去等靠要、被動參與向現在積極配合、主動參與的巨大變化;寺廟由過去抵制、妨礙綜合防治向現在支持參與的巨大變化;犬只管理由過去不想管、不愿管、不敢管的放任自流向現在規范管理、依法管理、自我管理的巨大變化;群眾由過去人畜混住、不講衛生向現在人畜分離、形成良好衛生習慣的巨大變化)。6-12歲兒童新病人檢出率連續3年為零、犬只感染率下降到0.86%、家畜患病率下降到13.92%,第三方評估防治知識知曉率上升為98.13%,家犬登記管理率、犬驅蟲覆蓋率、屠宰場病變臟器處理率、定居點及外周1公里半徑內滅鼠開展率均達100%,各項指標均提前超額完成。探索出的“兩抓四管六結合”石渠模式,得到黨中央、國務院、國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及社會各界充分肯定,其經驗做法在西藏自治區、四川涉藏地區和青海玉樹、果洛州復制推廣,并受到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和專家廣泛關注。
在試點的基礎上,甘孜州同步打響了以石渠縣為重點的全州包蟲病綜合防治攻堅戰。近5年來,全州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維護群眾生命健康和藏區民族團結與社會穩定為根本,緊緊圍繞“滅病犬、救病人、奔小康”工作主題,以“防病治病、惠澤百姓、凝聚民心”為工作目標,緊抓石渠、統籌全州,州縣聯動、全民參與,標本兼治、綜合施策,共同打好包蟲病防治阻擊戰、攻堅戰,圓滿完成了包蟲病綜合防治攻堅戰工作階段目標任務。“黨政主導、部門履職、社會參與、區域聯防”的綜合防治長效機制基本健全,“兩抓四管六結合”石渠模式在全州廣泛復制推廣,建立“包蟲病篩查及患者管理平臺”和“包蟲病綜合防治六到位管理系統”全州普及,犬只管理機制與體系全面運用,提升傳染源源頭治理效果,創新的多層次、多方位、多途徑健康教育有效提高群眾健康意識和促進健康行為習慣養成,積極推進精準扶貧與包蟲病防治緊密結合確保醫保救助、安全飲水等工程的順利實施,形成了“1+1+N”病人管理模式(即采取1名鄉村干部加1名鄉村醫生負責多名患者的跟蹤管理服務模式)和動物包蟲病綜合防控“雙滅源三切斷八舉措”的“238”模式(即:雙滅源指犬驅蟲和羊免疫;三切斷指切斷犬只蟲卵污染環境、切斷環境蟲卵感染牛羊人、切斷牛羊病變內臟被犬只誤食三個傳播關鍵點;八舉措指犬只管控、家畜免疫、檢疫監管、流調監測、鼠害治理、能力提升、宣教培訓和防控保障八項重要措施)有效推進了高原民族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2015年啟動包蟲病綜合防治攻堅戰以來,全州累積B超人群篩查102.3萬人,目標人群篩查覆蓋率97.87%;州人民醫院率先在全國市州級醫院開展自體肝移植術,自體肝移植21例,為晚期包蟲病人延緩生命,提升質量,已有2093人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現有病人9170例全部接受免費藥物治療,健康教育覆蓋各類人群340萬人次,全州包蟲病防治總體知曉率達84.74%,人群患病率由2012年的1.72%下降到2019年的0.94%;6-12歲兒童新病人檢出率從2014年0.13%下降到2019年0.01%,犬感染率從2014年的2.76%下降到2019年的1.39%,呈現出“一升三降”的良好態勢,全州包蟲病基本控制。
下一步,全州將按照國家和省的統一部署,抓住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的歷史機遇,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統籌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與包蟲病綜合防治,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控網絡,持續實施六大專項行動,優化防控策略,規范人群查治,落細傳染源管控,落地基層健康教育,強化愛國衛生運動,打好包蟲病防治持久戰、殲滅戰,不斷提升醫療衛生質量,切實增進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