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3月17日
青稞實現全機械化收割。
◎本網記者 蘭色拉姆 文/圖
“三稈直立、葉鞘光滑、葉舌膜質、小穗穎線狀披針形。”這是對谷類作物青稞的介紹。提及青稞,生活在高原的人們并不陌生。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在我州甘孜縣境內,青稞良種、青稞糌粑、青稞餅干、青稞面條等產品正以嶄新的面貌,展示著新時代的青稞魅力。
新時代的青稞魅力源于何處?這離不開該縣境內的青稞現代農業園區。該園區是孕育新時代青稞魅力的搖籃,也是我州唯一的青稞農業園區,先后獲得“四川省綠色健康放心食品單位”、“四川省質量品牌信譽3A單位”、“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四川星級園區”等榮譽。
高效發展 夯實“康北糧倉”之基
甘孜縣位于我州北部,境內山環水繞,地勢開闊,年日照時數長,是有名的青稞主產區,素有“康北糧倉”的美稱。曾經,青稞產量低、銷售無路一度困擾著這里的人們,隨著青稞現代農業園區的誕生,讓這些難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2019年,受疫情影響,國家提出將保糧保供上升到新高度,作為我州耕地面積最大的縣,甘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結合自身實際,迅速展開了相關行動,其中包括進一步推廣青稞全程機械化種植。
2020年5月,甘孜縣上榜四川新增培育的15個省級現代農業糧食園區名單,獲1000萬元培育資金,按相關要求,甘孜縣開始著手青稞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一個月后,省委書記彭清華到甘孜縣拖壩鄉拖壩村千畝青稞良種繁育示范基地調研,對青稞農業園區建設給予了支持和鼓勵。此后,甘孜縣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進步,直至去年12月,全面完成了青稞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
青稞現代農業園區位于甘孜縣康巴大道,園區以青裸為主導產業,涉及縣境內16個鄉鎮,總面積351.05萬畝,耕地20.08萬畝,其中青稞播種面積10.5萬畝,糧食產量達3.9萬噸。核心區包括拖壩鄉、仁果鄉、南多鄉、生康鄉、甘孜鎮、色西底鄉、呷拉鄉等7個鄉鎮。
據青稞現代農業園區負責人鄢昌林介紹,立足“康北糧倉”定位,園區以“連片開發、集約經營、示范引領”發展方式,在拖壩鄉、仁果鄉等鄉鎮建設青稞良種擴繁基地8500畝,引進甘孜縣哦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拖壩鄉、南多鄉建設青稞制種基地1500畝。2020年,園區總產值達到4650萬元,其中主導產業產值3132.78萬元,占園區總產值的67.4%。
值得一提的是,為充分保障青稞現代農業園區高效產出,園區還配套建成了馬鈴薯、芍藥、綠色果蔬等獨具高原特色的種植基地,完善了青稞晾曬棚,種子精選加工車間,檢測中心等設施設備。同時,通過健全市場經營機制,把青稞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采取提高種植面積、提升土地質量、推廣青稞良種、建立擴繁基地等措施實現青稞擴面增收,依托龍頭企業,全面做好青稞產品的生產、銷售和品牌的打造。
當下正值春耕春播的關鍵時期,銷售種子和機耕是甘孜縣青稞現代農業園區的工作重點。鄢昌林告訴記者:“所銷售的種子主要有康青九號、康青七號、藏青2000和黑青稞,都是園區培育出的良種。今年,要繼續擴大青稞種植規模,進一步提升園區產值。”
特色十足打造農業新業態
在提高產量,進一步夯實甘孜縣“康北糧倉”基礎同時,青稞現代農業園區還助力全縣農業新業態的打造。甘孜縣總農藝師、高級農藝師王媛告訴記者:“農業新業態是我州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在人才培養、科技引領、農旅融合、電商發展等方面下功夫,我縣青稞現代農業園區在展示自身現代特色之時,更為全縣農業新業態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打造農業新業態,科技是關鍵。在甘孜縣青稞現代農業園區,科普示范基地是農業新業態的有力后盾,基地配有新一代智能裝備、物聯網等設施設備,并依托科技扶貧APP和益農信息社平臺發布信息。
機械化程度對農業新業態也至關重要。據了解,青稞現代農業園區配有大型拖拉機、播種機、施肥機、無人機、聯合收割機等先進機具20臺(套),綜合機械化率達100%。同時,園區內物流運輸體系完備,建成400噸冷藏庫、完善了園區內烘干設施,園區內農產品烘干率達到100%。
為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實現自身發展,從而更好造福全縣農業新業態,青稞現代農業園區還注重人才引進和培養。該園區積極推行園所合作機制,從國家、省、州層面邀請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專家17名,組建了甘孜縣康北青稞現代農業園區專家工作站。工作站制定了標準化青稞高產栽培技術,并采取良種、良法、良制、良田、良機等 “五良”融合方式,不斷優化提升園區內青稞高產栽培技術水平,使青稞高產栽培技術應用率達到了100%。
堅持農旅融合農業新業態發展是青稞現代農業園區又一亮點。在具體工作開展中,甘孜縣進一步拓展園區功能,建成國家級“4A”景區格薩爾王城和“3A”景區孔薩農莊,并配備完善旅游設施,年接待游客達1.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34.22萬元。
甘孜縣青稞現代農業園區還順應時代潮流,積極發展農村電商助力農業新業態發展。截至目前,園區建成1個京東特色館、1個農村電商服務平臺、72個益農信息社,培育1名甘孜網絡代言人。據統計,2020年,該園區實現電商銷售收入1665.3萬元,占園區銷售總額的36%。
真金白銀 帶給百姓實惠
“現代農業園區果然不一樣,機械化水平高、工作人員技術專業,我的青稞拿到這里,肯定能賣個好價錢。”2020年6月,初次來到青稞現代農業園區加工車間,生龍其加就有了“定心丸”。生龍其加是甘孜縣拖壩鄉拖壩村人,縣上開始建設青稞現代農業園區后,他積極響應,種植了34畝青稞。由于生平第一次種植這么多青稞,看著綠油油的青稞地,他總是擔心賠本。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收青稞的時節,幾番勞作后,生龍其加的青稞地收獲了9800余斤青稞。更讓他驚喜的是,豐收的青稞全被園區收購,賣到了2.2元/斤。然而過去,他只能以散賣的方式出售青稞,耗時耗力不說,最高也只能賣到1.8元/斤。
生龍其加告訴記者:“9800斤的產量太讓我高興了,2.2元/斤的好價錢更是我做夢也沒想到的。作為一名受益者,我想感謝青稞園區,感謝國家的好政策,今年,我會繼續大面積種植青稞,希望今年種的青稞能帶給我新的喜悅。”
生龍其加是受益于青稞現代農業園區的縮影之一。在不斷的探索中,該園區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建成以康巴拉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牽引,聯合13家集體牧場、6個家庭農場、500戶農戶形成農業產業聯合體。目前,園區流轉農戶耕地1500畝,收益達55.6744萬元;園區龍頭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長期用工90余人,年收益達359萬元;園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達到了13769.5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20.1%。
“要想長遠發展,讓百姓得到永久的實惠,品質是關鍵。”自建成后,青稞現代農業園區嚴格按照該項理念,不斷創新,真抓實干,主動作為。
為加強質量監管,該園區建立了農產品合格證制度,青稞制品檢測合格率達100%,質量追溯比例達到100%;為強化品牌監管,健全完善農產品品牌監管體系,該園區研究制定《甘孜縣農產品安全監管制度》《甘孜縣農產品品牌管理制度》;為創建品牌該園區先后注冊格薩甲波、康巴拉、雪域德瓊糌粑、藏漢一家親等品牌,并取得了國家食品SC認證。
此外,在品牌營銷方面,甘孜青稞現代農業園區積極組織企業赴廣東、深圳、成都、重慶等地參加農博會6次,并在國道317沿線設有宣傳標識標牌2處。據統計,2020年,該園區品牌銷售收入達1000余萬元。
真抓實干擦亮金字招牌,真金白銀讓百姓得實惠。回望過去,甘孜縣青稞現代農業園區收獲頗豐,面對未來,挑戰與機遇并存。
據悉,下一步,青稞現代農業園區將在基礎設施、設施裝備、科技創新、產品研發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力爭將該園區建成全州乃至全省樣板園區,帶動全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為構建甘孜特色農牧產業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注入新動能、激發新活力、提供新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