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5月21日
本網訊 近年來,丹巴大力發展生態、特色和效益農牧業,打造小金河流域現代農業園區,進一步優化縣域特色產業規劃布局、增強區域輻射帶動力、擴大示范帶動覆蓋面,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盤活要素資源。按照“河谷蔬菜、半山糧果、高山畜藥”的特色農業產業布局,編制完成《丹巴縣鄉村振興規劃(2018—2022年)》,規劃構建以種植有機綠色蔬菜、水果、羊肚菌等特色農產品為主的小金河流域菌果蔬產業園區,建立完善“財政注入+企業自籌”等資金投入保障機制,累計投入資金6456.5萬元,以半扇門鎮喇嘛寺一二村、團結村為核心區,輻射3個鄉(鎮)18個村,建成以“菌、菜、果”為主導的產業基地7080畝,實現年均綜合產值7540萬元。
做優特色產業。緊盯建設“黃金莢”“黃番茄”、羊肚菌、甜櫻桃等特色產業基地,采取“公司+園區+合作社”的運營模式,成立丹巴尚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按照設施統一建設、菌種統一供應、技術統一標準、銷售統一組織的“四統一”模式,6個專業合作社、3戶種植大戶牽頭,帶動農戶562戶,建成羊肚菌種植基地1580畝,實現畝均增收3750元;八科村、前進村村支兩委領辦專業合作社,帶動200余戶農戶,建成“黃金莢”種植基地500余畝,實現畝均年收益達5000元以上。
建強冷鏈物流。圍繞特色優質農產品,以實現鮮活農產品全程冷鏈物流為目標,建成農產品加工區1500平方米、農產品冷鏈庫400平方米、智能溫控大棚15畝、玻璃溫室大棚8畝,實現了農產品加工率達62%以上,保障了農產品銷售,降低了流轉成本,增加了群眾收入,園區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600元,高于當地人均收入20%以上。
示范引領帶動。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引領作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經營主體多元化,構建以“園區+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土地流轉、就地務工等方式,示范帶動135戶脫貧戶建設番茄、青椒、甜椒、無筋豆等蔬菜基地730畝,甜櫻桃等特色水果2200畝,戶均增收4500元,產品全部銷往成都市場,土地收益大幅增加。 賈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