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5月25日
康定市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豐收的喜悅。 本網資料庫圖
◎康定市委 市政府
坐落在川西高原的康定,是我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有著情歌故里、茶馬古道重鎮等美譽。這片歷史文化厚重、戰略地位重要、物產資源豐富的土地,也長期頂著貧困的帽子,2014年以前,全市共有貧困村54個、建檔立卡貧困戶2904戶11196人,是四川省45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脫貧路上不落下一戶一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啟動以來,康定市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投入各類資金58億元,如期實現了整市“摘帽”、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戶全部脫貧,并全力推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書寫了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答卷,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脫貧路徑和經驗。
因地制宜 闖出特色路徑
脫貧攻堅,要在精準。基層人才欠缺、基礎條件薄弱、現代產業弱小、群眾內生動力不足,曾是康定脫貧攻堅的瓶頸。為了破除瓶頸,康定在深入領會、嚴格執行相關脫貧攻堅政策措施的前提下,探索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攻堅路徑。
脫貧攻堅要在末端見效,就必須充實一線扶貧力量。康定在脫貧攻堅的實踐中,探索出“一線攻堅法”,堅持力量下沉到一線、工作推動在一線、作風塑造在一線、群眾宣傳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檢查督導在一線;設立折東、折西兩個一線指揮部靠前指揮,所有干部包鄉包村包戶駐點攻堅,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做到了對標自查、政策落實、宣講整治、簽字認可、問題解決、工作督查“六個全覆蓋”。
脫貧攻堅要取得長久效果,就必須激發干群的內生動力。為破除“等靠要”思想,康定鮮明提出——不愛祖國者不扶、不懂感恩者不扶、不遵紀守法者不扶、不孝敬和睦者不扶、好吃懶做者不扶、不誠實守信者不扶等“八不扶”導向,倒逼貧困戶主動參與脫貧,實現“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為群眾穩定脫貧、主動奔康打下了堅實基礎。
脫貧攻堅要有物質基礎,就必須發展壯大產業。康定推行“產業區域化”模式,在力曲河流域,以“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引進龍頭企業,打造“四個五萬畝”產業基地,形成土地流轉、就近務工、旅游觀光、農產品加工銷售多元化增收渠道,促進當地群眾戶均增收5000余元;在貢嘎山旅游環線,引進企業投資15億元開發貢嘎西坡,投資4億元打造新都橋木雅風情小鎮,投資3億元啟動木格措5A級景區創建,康定成功創建天府旅游名縣和全省旅游扶貧示范區;在大渡河流域,按照“成渝后花園·康養加休閑”主題定位,率先啟動鄉村振興“一核五點”示范工程,建成示范村寨8個。特別是俄達門巴村引進企業,實行“企業+資源”、“新建+保護”、“股份+資產”、“就業+保險”的共贏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條“資源變資產、牧區變景區、村民變股民”的旅游脫貧之路,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
抓住重點 干出喜人成績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脫貧攻堅是一項系統工程,康定緊緊抓住保障改善民生和改善發展條件這兩個重點,用好用活扶貧政策、匯聚激活扶貧力量,干出了喜人成績,大大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強化教育保障,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康定在脫貧攻堅中,建設標準中心校17所、“一村一幼”32所,嚴格落實控輟保學“六長責任制”要求,實現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少年兒童“零輟學”;全面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和教育資助政策,兌現教育扶貧救助基金1196.2萬元、惠及貧困學生7785人次,兌現“雨露計劃”資金206.7萬元,惠及學生1781人次,實現應助盡助。
強化醫療保障,有效控制返貧風險。康定在脫貧攻堅中,全面推進“健康康定”行動,落實“十免四補助”“八個100%”政策,群眾基本醫療參保率達100%,貧困戶醫療費用個人支付比例控制在5%以內。
強化住房保障,有效減輕群眾的基本負擔。康定在脫貧攻堅中,投入資金7334萬元,實施“藏家新居”、農村危房改造、地災搬遷等2545戶;投入資金4405.76萬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99戶1268人,同時,在發展產業和就近就業上狠下功夫,確保了搬遷戶搬得出、留得住、能增收、能致富。
強化惠民保障,有效增加群眾的穩定收入。康定在脫貧攻堅中,全面落實惠民惠農政策,兌現貧困低保金1402.92萬元、草補資金1.64億元、林補資金2.08億元、退耕還林資金6016萬元、特困供養金1971.1萬元,發放小額信貸2375筆1.08億元。
為了改善發展環境,康定全力補齊基礎短板,積極培育現代產業。投入資金42.5億元,實施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類項目1000余個,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和通客車,安全飲水覆蓋率、貧困人口生活用電覆蓋率、貧困村通信覆蓋率均達到100%。幾年來,康定投入資金3.63億元,實施特色農牧產業項目281個,推出大渡河康養休閑游、民宿體驗游等6條精品鄉村旅游線路,打造6個鄉村旅游A級景區。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2412元增長到2020年的9651元。
著眼實踐 煉出寶貴經驗
念茲在茲,終得回響;久久為功,終見成效。2019年4月29日,經省政府批準,康定市退出貧困縣序列;在現行標準下,康定市實現了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穩定脫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脫貧攻堅的長期實踐中,康定干部群眾總結提煉出了具有指導意義的經驗:
堅持黨的領導,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脫貧攻堅是偉大創舉,書寫了世界減貧史上的奇跡,有效推進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民族地區才能充分依托制度優勢、整合優勢資源,實現持續高質量發展。
匯聚各方力量,是攻克難題的法寶。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康定堅持黨建“主業”與扶貧“主責”相統一,創新推行基層黨組織“六個標準化”建設,實施“情歌故里黨旗紅”黨建先鋒工程,充分凝聚黨建力量;堅持“扶志”與“扶智”雙扶結合,深入推進“潤育工程”,充分凝聚了主體力量;用好幫扶政策,用活廣東、都江堰、省委統戰部等幫扶力量提供的幫扶資金2.48億元,充分凝聚了幫扶力量;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到位幫扶資金1.86億元,募集愛心資金597萬元,充分凝聚了社會力量。正是多方力量匯聚一處,助康定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勝利。
組織領導到位,是辦成大事的重要保障。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康定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職責清晰、條塊結合的攻堅體系,壓實了領導責任;推行四大班子“一把手”包片、市領導包鄉包村、幫扶單位包點、幫扶責任人包戶、部門包專項達標、17個鄉鎮包屬地責任的“六包責任制”,壓實了工作責任;充分發揮“五個一”“三個一”幫扶力量作用,制定“一村一方案、一戶一措施”,壓實幫扶責任;執行《康定市“五個一”幫扶常態化督查工作暫行辦法》等制度,壓實了攻堅責任。正是因為層層壓實責任,組織領導有力,才保障了脫貧舉措落地見效。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幾年來,得益于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康定的民生水平大大提高、發展環境大大改善、基礎建設大大提升、現代產業大大進步、干群思想大大解放,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市、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市、全省“三農”工作先進市、全省農牧民增收工作先進市等稱號。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今日之康定,邁上建設和諧文明富強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康定的新征程;康定干部群眾正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堅定發展自信、汲取發展智慧。下一步,康定將堅決貫徹“四個不摘”要求,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