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杭州市錢塘區對口支援我州理塘縣,打造牦牛全產業鏈—— 讓“高原之舟”成致富之寶

甘孜日報    2024年01月11日

理塘縣牦牛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據報社資料庫圖

◎葉強平

“現在的牦牛生活條件好哦,不但住上了現代化圈舍,還吃得好,再也不用擔心雪災和缺飼料。”冬日的康巴高原天寒地凍,但在理塘縣禾尼鄉牦牛產業園內卻溫暖如春,牧民洛澤仁一邊開著自動撒料車為圈舍內的牦牛補充飼料,一邊對筆者說道。

理塘是全省草原畜牧業重點縣,擁有552.3萬畝草地資源,全縣牦牛存欄達23萬余頭。雖然資源稟賦得天獨厚,但當地牦牛產業發展受諸多方面制約,很長時間里都存在著養殖周期長、見效慢、出欄難、無法有效延伸產業鏈條等發展難題。

2021年,根據國家新一輪對口支援工作部署,杭州市錢塘區“牽手”甘孜州理塘縣,開啟了“塘塘”協作的序幕。“為破解牦牛產業發展中存在的難題,我們入駐理塘后,經過實地調研,把牦牛全產業鏈的打造作為產業援川、牧民增收的一項重點工作,發揮對口支援優勢,補齊短板。”杭州市錢塘區掛職理塘縣委常委、副縣長葉小明告訴筆者。

兩年多來,錢塘區對口支援工作隊(以下簡稱“工作隊”)在理塘縣牦牛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投入資金4250萬元,實施牦牛圈舍及檢疫用房、高原優質牧草基地、大數據中心、精深加工研發中心等一批浙江對口援建項目,積極打造“高原牦牛從頭到尾”全產業鏈,創建了以牦牛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龍頭的聯農帶農致富新模式,并成功入選2022年第三屆全球優秀減貧案例。

立足資源稟賦

變“靠天吃飯”為全流程現代化養殖

2023年11月下旬,在理塘縣禾尼鄉禾然尼巴村浙江省援建的8000畝高原優質牧草基地里,成片的燕麥草一望無垠,牧民斯郎澤仁背著多功能割灌機,忙著和大家一起收割。

“又是一年豐收季,牧草基地每畝產干青草3000多斤,是天然草場的10多倍,再也不用擔心牦牛越冬度春的飼草問題了,感謝浙江親人。”斯郎澤仁感慨地說,“以前養牦牛靠天吃飯,牦牛到了春冬兩季很容易‘掉膘’和死亡,我們的收入也會大大減少。所幸這樣的情況現在已經改變了。”

“不僅要解決牦牛飼草問題,還要徹底改變牧民過去防疫無規程、牲畜不改良、養畜不出欄的傳統養殖局面。在工作隊的幫扶指導下,我們推動牦牛產業園區實行現代化管理,實現牦牛養殖從分散游牧到集中規模飼養、科學管理、有序出欄的轉變。”理塘縣農牧農村和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走進理塘縣牦牛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牛舍恒溫恒濕智能化管控、自動撒料車、終端數據科學喂養等讓筆者大開眼界。牛舍內每頭牦牛都帶有一個智能終端,記錄牦牛的年齡、體重以及后續的疫病防控、屠宰等信息,實現從源頭開始的全程追溯與信息化管理。

“目前,園區建成規模達12萬畝,核心區覆蓋3個鄉(鎮)22個村,規模養殖牦牛4.89萬頭,年出欄1.33萬頭。”理塘縣牦牛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負責人周斌介紹道,通過開展牦牛本品種選育,推廣“牧草—養畜—有機肥—牧草”種養循環和“六統一”養殖模式,園區的養殖規模和出欄量都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園區通過引培鵬飛牦牛等4家龍頭企業,進行工廠化集約養殖,推行“種草、養畜、屠宰、加工、銷售”全產業鏈閉環生產。

針對牧民增收模式單一、無法有效拓展市場等問題,理塘縣創新實行“園區+集體牧場+合作社+養殖大戶+電商平臺”帶動模式,通過草地流轉、園區務工、牦牛代養、資產入股等方式,把企業、合作社、牧戶緊密聯系起來,建立多元化的利益聯結新機制。

“一頭牦牛一年支付500元代養費,今年園區已為牧戶代養了400余頭牦牛,這些牧戶合計平均年增收達20萬余元。這已經成為牧戶增收的一種固定模式。”周斌向筆者介紹道,集體經濟專合社還將產業資金通過基金形式投入牦牛園區入股分紅,年均分紅50萬元。禾然尼巴村、卡灰村等兩個村直接受益分紅,有效帶動了村民增收。

在錢塘區對口支援下,理塘縣的牦牛養殖變“靠天吃飯”為全流程現代化養殖,多重、穩固的收益,既帶動了牧民的生產積極性,又確保了牧民持續增收,讓當地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探索精深加工

推動“土特產”變身“新時尚”

素有“高原之舟”之稱的牦牛全身都是寶,養殖只是發揮牦牛價值的第一步。

近年來,理塘縣確立了“高原牦牛”為主導產業,牦牛產業基本形成全產業鏈開發,但牦牛精深加工基礎較為薄弱等問題制約著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為充分挖掘牦牛產業的附加值,今年以來,全縣圍繞打造牦牛全產業鏈,積極推進以產品研發、銷售團隊組建為核心的牦牛精深加工產業生態建設。”理塘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牟曉光表示。

今年3月,甘孜州牦牛精深加工塘塘研發中心落戶理塘縣。該研發中心將在牦牛精深加工產品研發和提升牦牛產品附加值上提供服務,為理塘牦牛全產業鏈打造及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奠定堅實基礎。

研發中心自成立以來,相關工作人員多次與工作隊、銷售公司圍繞牦牛精深加工開展考察研究,并前往浙江海寧皮革行業協會及皮具生產企業實地考察,積極對接國內牦牛皮相關設計、鞣制、產品銷售單位和學者專家,尋求相關研發和技術支持,為牦牛皮精深加工產品更好地適應市場找到方向。

目前,研發中心基于牦牛皮材料特性和開發牦牛皮中高端產品的需求,已完成4款不同風格牦牛皮革研發,并引導性開發了皮帶、公務包、商務包、男女休閑包、皮偶、潮玩包等24款牦牛皮具產品及11款牦牛角文創產品。

同時,為進一步延伸拓展牦牛產業鏈條,帶動牦牛精深加工產品銷售,理塘縣成功引進四川福熙貿易有限公司的團隊,成立四川省甘孜州安向特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負責牦牛皮革銷售,在理塘縣城4A景區——千戶藏寨打造了亞克甘孜牦牛文創產品體驗店,并于今年9月開始試營業。

“牦牛系列產品很有特色,游客比較喜歡,目前已實現銷售收入30余萬元。”該牦牛文創產品體驗店負責人楊士建告訴筆者,下一步,公司計劃在318國道沿線打造牦牛屋,同時通過“一帶一路”、利用中歐班列,把牦牛產品推廣到歐盟市場,力爭三年內實現產值3000萬元,帶動農牧民增收240萬元。

通過精深加工,如今,理塘縣已開發出系列牦牛肉產品,各種牦牛乳制品,以及牦牛毛、牦牛絨加工出的各類日用品,同時還開發出系列牦牛皮具產品和牦牛角文創產品。

據甘孜州牦牛精深加工塘塘研發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中心還將結合當地文化旅游發展,開發出更多的牦牛文創產品,創新數字賦能,打造特色品牌,讓理塘的“土特產”成為炙手可熱的“新時尚”。

“日前,四川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提出,‘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為此,我們將圍繞‘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目標,充分發揮‘浙甘’對口支援優勢,繼續做足牦牛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文章,讓‘高原之舟’真正成為致富之寶,助推理塘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葉小明表示。


  • 上一篇:道孚縣甲斯孔鄉辦實事解民憂促鄉村振興
  • 下一篇:沒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mtl1611.cn/html/xw/gxdt/96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