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6年11月22日
——康定“11·22”地震道孚縣災后重建兩周年紀實
在災后重建辦幫助下,村民協科開起了一家小賣部。
■楊琦 本網記者 袁飛 文/圖
雪山見證,高原銘記。
兩年前,突如其來的康定“11·22”和“11·25”地震接踵而至,受災害影響,道孚縣八美鎮中古村一隊、五隊、協德鄉先鋒村受災嚴重,全縣直接經濟損失3.4億元。
2015年4月20日,估算總投資為5.97億的災后重建全面開工建設。
兩周年之際,當記者再次走進災區,希望在這里升騰——
一棟棟獨具民族特色的藏房,一條條連接致富的寬敞道路,一個個極具旅游特色的美麗村寨……摧不垮的災區人民正滿懷勇氣和信心步入新生活。
兩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州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堅強領導下,道孚縣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干部群眾克服災后重建的艱巨性、復雜性,萬眾一心、爭分奪秒重建家園。
截至10月底,全縣91個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全部開工建設,開工率為100%。完工項目55個,完工率60.4%,在建累計完成投資4.665億元,占規劃總投資的80.5%。
民生重建:廢墟上崛起新家園
初冬的暖陽沐浴著八美草原,在中古五隊集中安置點,30棟新修的藏民居錯落有致,一條條寬闊的柏油路連接各家各戶,一條小溪穿寨而過,潺潺溪水在冬日的映射下,閃閃發光。
29歲的村民白瑪正忙著家務,見到記者一行的到來,他熱情邀請我們參觀他的新家。
白瑪的新房政府補貼了6萬元,自籌了10來萬,300多平米民居分上下兩層,樓上還有一個露天的陽臺,新家放滿了各種生產、生活用具,3歲多女兒玩著電動汽車不時向我們展示她的駕駛技術。
“做夢都沒想到能住上這么漂亮的新房子,寬敞明亮,平整的馬路也修到了家門口,相比以前,這里水電都通了,電更加穩定,水質也比以前好,生活很便利。共產黨,亞姆熱!”白瑪激動地說。
據了解,地震前,白瑪一家居住在60多平米的土石結構的民房,地震時,房子被震毀。去年,跟隨災后重建的“號角”,在華西集團的援建下,夫妻倆每天都在加緊建房,在地震一周年之際,白瑪一家成為集中安置點首批搬進新居的村民。
“明年將努力掙錢,將樓上好好地裝修下,搞民居接待,游客來了,今后的收入也更多了。”白瑪向我們謀劃著未來的發展。
像他一樣,中古五隊集中安置點的30多戶牧民群眾去年也陸續搬進新家,過上了新生活。
在協德鄉先鋒村集中安置點,27戶受災群眾也于去年全部住進新房。
在貧困戶阿都家中,60多歲的她不停指著新房門前掛著的“感恩黨,愛祖國,奔小康”新舊房屋圖片的對比照,口中不斷向我們念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據了解,由于阿都長期生病,導致精神恍惚,家庭貧困,地震前母子二人長期居住在50多平米破舊不堪的老房子中,地震時房子震毀。
像她這樣的貧困程度,依靠自身住上新房,幾乎是不可能。
災后住房重建中,道孚縣結合扶貧攻堅,因戶施策,在政府補助6萬元的基礎上,積極動員當地村民義務投工投勞,同時在華西集團大力支持下,去年兩層200多平米的新房修建完成并入住。
“住上好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早日讓她們脫貧致富!”道孚縣災后重建領導小組副組長、縣委宣傳部部長彭位瓊說,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分紅,介紹她兒子務工等多種方式增加收入,確保她家今年全面脫貧。
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災后重建中,道孚優先解決受災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住房建設問題;同時,按照宜居、宜業、宜游目標,道孚災后民生重建圍繞路、水、電、綠化、活動中心、停車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整合資金建成設施完善、規模適度、功能配套、環境優美、管理有序的示范新村寨。
據了解,道孚縣災后城鄉住房重建5個項目,總投資1.87億元,農村居民住房恢復重建為359戶。目前,城鄉住房重建項目已完成投資1.67億元,完工項目3個;農村住房維修加固1300戶,已全面完工;農村住房推倒重建已開工359戶,開工率為100%,完工329戶,完工率為91.6%,完成投資1.17億元。據統計,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累計完成投資3.16億元,占規劃總投資的51%。
產業重建:農旅融合富民增收
住進新房,還得掙上票子。
“重建一開始,我們就把‘住下來,富起來’作為災后重建工作的重要標準,通過產業重建,全力打通百姓增收的渠道,解決百姓可持續收入的難題。”道孚縣委副書記、縣長楊國清說。
在八美土石林公園旁的中古一隊,12棟整體風貌一致的藏式民居在冬日照射下格外醒目,工人們正忙著室內裝修。
然而,漂亮的新居記者在現場卻沒有見到一位入住的群眾。
原來,當地充分依托八美旅游片區處于川西旅游大環線與川藏旅游干線交匯點的優越條件,并結合土石林創建成為國家4A和省級地質公園,規劃將中古村一組打造成為區域旅游集散點和八美片區旅游商業服務點。
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12戶村民集體將住房承包給了四川眾奧集團,由眾奧集團依托土石林創“4A”級旅游景區進行整體打造和裝修,景區營業后群眾共同參與管理,通過分紅的方式提高老百姓收入。
“按每平米15元承租,戶均300平米,每戶村民月租金4500元,年租金收入近5萬元;年底還享受集體經濟10%的分紅;同時村民經過培訓還可以在企業務工增加收入,這些收入加起來,相當可觀。”四川眾奧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在統一裝修完成后,每戶都預留房間供村民居住,實現村民住上好房子,還能過上好日子。
目前,12戶民居地平已完成,室內裝修論證方案正在進行,預計明年6月將開門迎客。
“太好了!很快就要住上舒適的新房子,還能就近上班!就像城里人一樣啦!”村民拉姆激動地告訴記者。
重建中,道孚將單一重建向結合產業發展、扶貧攻堅轉變。
協德鄉先鋒村是道孚有名的貧困村,災后重建中,該村充分結合自身區位優勢,將安置點基礎設施和27戶住戶交由村上自主成立的雍格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后續產業,結合惠遠寺創“4A”級景區、木雅嘎達景區開發和亞拉雪山旅游開發進行旅游接待經營和管理,老百姓參與管理進行分紅。
通過產業的帶動和發展,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今年該村兩戶貧困戶將實現脫貧,阿都就是其中的一戶;同時全村今年還將“摘帽”。
在災后產業重建中,道孚充分利用八美鎮位于四川省旅游西環線和環貢嘎山兩小時經濟圈重要節點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通過與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全域旅游發展、精準扶貧相結合,發展優勢產業,將從前單一結構的產業變為多元化發展,給牧民帶來新生活。
“地震雖然毀壞了家園,但摧不垮災區群眾堅強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我們將嚴格按照既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始終堅持科學重建、依法重建、高效重建、和諧重建,決不留遺憾,決不留敗筆,決不留罵名,力爭再苦干一年,讓一個更加美麗、更加富饒、更加和諧的新道孚佇立在康巴高原!”道孚縣委書記蒲永峰堅定有力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