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7月04日
◎本網記者 馬建華
“老院長雖然去了,但他仍然活在大家心中,他用過的桌子、坐過的椅子、喜歡的裝飾,都保存了下來。”6月30日,得榮縣人民法院院長孫菊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法院全體職工要以這種方式,繼承上任院長白瑪曲扎的精神。
2017年7月29日凌晨5時,積勞成疾的得榮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白瑪曲扎病逝,年僅47歲。
2017年9月,白瑪曲扎被州中級人民法院追記個人三等功。2017年12月,甘孜州委追授白瑪曲扎同志“州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8年2月,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決定追記白瑪曲扎同志個人一等功。
打通公平正義“最后一公里”
在鄉城縣人民法院任副院長時,白瑪曲扎發現不能及時到庭的還有很多老弱病殘者和邊遠地區沒有經濟條件的當事人,他果斷提出了“把依法保護老人、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作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首要任務”這一庭審思想,總結出老弱病殘的當事人不傳喚到庭;松茸季節不傳喚到庭;經濟確實有困難者不傳喚到庭,極大地方便了當事人訴訟,真正做到了程序公正、實體公正。在德格縣人民法院擔任院長期間,他以人民法庭為依托,以“法治宣傳進鄉村、矛盾糾紛排查進鄉村、立案服務進鄉村、巡回審判進鄉村、人民法官與人民陪審員進鄉村”為內容的人民法庭“五進”活動在德格縣法院首先開展起來,就地宣傳法律知識、就地化解矛盾糾紛、就地開展司法服務、就地審理民生案件。德格縣法院全院干警在白瑪曲扎的帶領下,深入德格縣26個鄉鎮,107個行政村,開展“五進”活動共計200余次,排查、化解矛盾糾紛72條;發放法治宣傳資料2萬余份,制作“五進”活動便民聯系卡2000余張;組織編排法制文藝節目14個。
2015年,州中級人民法院以德格縣法院“五進”活動為藍本,將“人民法官與人民陪審員進鄉村”修改為“同心同向進寺廟”,在我州法院系統全面推廣德格經驗。
在德格工作期間,白瑪曲扎帶領的縣法院,先后在2011年被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授予“百日執行會戰優秀單位”稱號、2012年被四川高院授予“全省法院先進集體”、2013年被甘孜州中院授予全州法院系統爭創“兩個一流”先進單位稱號、2015年分別榮獲全州法院系統爭創“兩個一流”維穩工作先進單位和綜合一等獎以及全州法院黨風廉政建設暨紀檢監察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白瑪曲扎到任榮縣法院之后,在第一時間組織專人清理出尚未執結的10件執行積案,逐案研究解決方案,建立臺賬,逐個擊破,至2017年12月31日,10件執行積案全部執結。
2016年11月,因被執行人拒不履行生效判決,白瑪曲扎親自督促執行局及時進行網絡查控。經查,被執行人江西某有限公司在建行江西某支行賬戶內有存款。為防止被執行人轉移資金造成申請執行人的損失,白瑪曲扎迅速派出工作組遠赴江西,冒著大雨在第一時間將150萬元執行款予以扣劃,又馬不停蹄地趕回得榮將款項交付申請人。申請人熊某簽領執行款后,對法院的工作效率稱贊不絕,并贈送兩面錦旗。
敢于擔當作為的人民好法官
49歲的得榮縣松麥鎮魚根村村民洛絨次仁是一名行動不便的當事人。
2016年8月3日早上,洛絨次仁從家里出發來到縣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討要他2016年4月至7月在“包工頭”李某處的務工費3350元。
立案法官審查材料后進行了立案登記,并立即移送速裁庭,在主審法官的耐心調解下,雙方當事人達成了調解協議。此案從立案到調解共計用時僅2個小時。
鄉城縣法院同事扎西回憶說, 2007年,在鄉城縣定波鄉一起離婚案件中,達成調解協議已經是晚上7時多,但白瑪曲扎卻擔心男方反悔。他不顧天寒地凍,連夜帶領辦案人員奔赴距離縣城100多里的定波鄉監督雙方分割財產。白瑪曲扎拿著本子一一記錄,分家分了一夜,大雪下了一夜,他也忙碌了一夜。
2007年4月,德格縣阿須鎮兩大家族之一的仁真窩色家中的女兒到另一家族阿布洛洛家幫忙修房子,在背沙子的過程中觸電受傷,先后前往甘孜縣醫院及成都華西醫院接受手術治療。阿布洛洛家承擔了4萬元左右的醫療費用,仁真家卻因自己女兒在別人家受重傷只獲賠幾萬元,覺得在鄉里沒有面子,開口向阿布洛洛索賠20萬元。雙方互不相讓,針鋒相對,一拖就是8年,先后花費3萬余元,卻始終未調解成功。
2015年4月,白瑪曲扎帶領著辦案團隊,深入兩大家族進行調解,兩家的40余名青壯年圍住了調解所在地,形勢異常嚴峻。白瑪曲扎指明阿布洛洛前期支付仁真家醫藥費用4萬元,后又支付交通費、營養費等共計3萬余元,總計7萬余元,已屬不易,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前后歷時5天,壓住了兩家怒火,喚起了塵封8年的親情。最終仁真家同意阿布洛洛家再支付5000元費用,兩大家族握手言和。
噶托寺全寺當時有137個僧人,由于路途遙遠,他們常常吃不上新鮮蔬菜。在白瑪曲扎的積極協調下,法院先后通過各種努力資助了18萬元幫助噶托寺在山腳下建起了自己的蔬菜大棚。建成當天,白瑪曲扎鄭重承諾:“這個蔬菜大棚,我給你們保質十年,十年后壞了,我再給你們修!”現在僧人們天天能吃上蔬菜。
在鄉城縣法院的6年,他共參與審理民商事、刑事案件263件,其中民商事案件245件全部調解結案,使鄉城縣法院的民商事案件連續4年調解率達到100%,在維護社會穩定、樹立司法公信力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2007年以來,白瑪曲扎連續4年被鄉城縣法院評為“調解能手”;在2009年和2010年連續兩年被鄉城縣委、縣政府、縣政法委評為“先進個人”;2010年1月,白瑪曲扎被四川高院授予全省法院“調解能手”;2010年12月,白瑪曲扎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2015年9月,他從成都接受手術回來后,還和以前一樣,一心撲在工作上,一點也不像一個剛做過手術的人。他從沒告訴妻子,自己的病情已經嚴重到不得不考慮后事的地步。即便如此,他還是堅持回單位上班,努力推進得榮縣法院還未完成的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在整理他的遺物時,在他的工作學習筆記中記滿了得榮縣法院將要開展的爭創“兩個一流”工作打算和安排;在一本泛黃的筆記本上,記滿了瑣碎細小的民情日志。
白瑪曲扎病逝的第二天,德格縣噶托寺的僧人和前來的鄉親,自發地為這位他們心中可親可敬的人舉行了煨桑和誦經。百人三天,千盞佛燈,十人四十九天的超度經,他們用藏區最高禮儀,送別了這位敢于擔當作為的人民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