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8年08月17日
——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對口支援工作實錄
成都六醫院的醫療隊為丹巴縣群眾義診。
今年6月,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成都六醫院”)醫療、護理、質控、院感、臨床多個部門的專家們又一次來到丹巴縣人民醫院,針對該院創二級甲等醫院預評整改情況進行督導及攻堅指導。像這樣大規模對藏區基層醫院進行幫扶,成都六醫院已不下20次。在他們的幫扶下,2017年,巴塘縣人民醫院便順利通過了國家二級甲等醫院的評審。
2016年,成都六醫院按照部署,對口幫扶丹巴縣人民醫院和巴塘縣人民醫院。三年來,醫院的援藏醫療團隊克服各種困難,奉獻在高原,大愛在藏區,為丹巴和巴塘兩地的人們帶去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健康理念,實實在在地為藏區群眾健康服務。□林子欣(圖片由成都六醫院提供)
精準扶貧,將措施落到實處
在接到援藏任務后,成都六醫院負責人立即帶隊前往受援地考察、了解當地群眾和醫療機構的實際需求,制定出詳細的工作計劃和方案。經過挑選的援藏醫療團隊到達受援醫院后,根據實際不斷完善方案,使幫扶更接地氣、暖人心。
巴塘縣人民醫院之前沒有骨科,當地群眾看病、治療必須要到外地,這樣容易延誤治療不說,時間成本、經濟成本都很高。醫療團隊來到這里后,積極幫扶醫院創立骨科,并將骨折切開復位髓內釘內固定術、植骨術、痛風結節清除術、骨科微創手術等先進的醫療技術運用到日常診治中,解決了當地看骨科難問題。
而丹巴縣人民醫院過去沒有急診科,醫療團隊積極推進醫院急診科室的建設,嚴謹安排每一個環節、科學布局科室位置。今年5月22日,丹巴縣人民醫院急診科正式成立運行。為了更好地幫助丹巴醫院急診科的有效運作,除了派出專家指導外,還將六醫院急診科管理經驗引入丹巴縣人民醫院急診科的建設之中,使急診科的運行管理和服務質量更加科學、具體、規范。
新科室的建立、新技術的引進、新項目的開展極大提升了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兩地居民看病也不再難。
“傳幫帶”工程,變“輸血”為“造血”
今年1月,我省實施了貧困地區衛生對口支援“傳幫帶”工程。成都六醫院的援藏團隊又把“傳、幫、帶”作為幫扶工作的新起點。
“傳”——醫療團隊在當地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培訓班、講座,將先進的醫療理念、豐富的臨床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當地醫療衛生人員。截至目前,已開展醫學學術講座400多次,進行業務培訓近千次,受教醫務人員近3000人次,為當地醫務人員打下了堅實的醫學理論基礎。
“幫”——除幫助兩醫院建立新科室完善醫院職能,成都六醫院援藏團隊還幫助兩醫院開展新技術,開展流程改造,開展科室布局結構調整,助力精準治療。專家康麗萍到丹巴的第4天就帶領科室醫生開展了新項目——腹腔鏡下雙側輸卵管結扎術。今年4月,成都六醫院與巴塘縣人民醫院的遠程醫療平臺正式開通,實現了兩家醫院的資源共享和同質化發展。
“帶”——援藏醫療團隊在臨床工作中以“師帶徒”的方式手把手地指導藏區醫生,從細小入手,采取診療示范、手術示教、教學查房、案例分析等,言傳身教,培養藏區醫生對高原地區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以及危急重癥的緊急處理能力和疑難手術的操作能力,確保當地醫生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鍛煉與提高。
結合實際,廣泛傳播健康知識
考慮到巴塘和丹巴兩地自然條件情況,援藏團隊10多次主動深入村鎮開展義診和免費體檢活動,通過對患者進行集中診治實現對偏遠地區群眾健康狀況的把握。在丹巴縣岳扎鄉的義診中,他們打破以前診療為主的模式,改為以宣教和體檢為主,診療和藥品發放為輔的新模式,擴大健康教育的范圍及內容。在巴塘縣中學的“手衛生”主題健康科普知識宣講中,他們創新健康教育方式,自己籌劃、自制器材、自編歌曲、自編舞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教會學生“七步洗手法”,切斷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途徑。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看到動作,他們不顧危險,站上臨時搭放的課桌上為大家進行演示,使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大為提高。
據了解,截至目前,成都六醫院已相繼派出6支援藏醫療隊共40多人,在當地為群眾治療、培養人才、傳播知識,受到受援機構和當地群眾的高度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