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精準發力補短板——川師大對口幫扶理塘縣工作紀實

甘孜日報    2019年03月25日

◎理塘縣委中心報道組 葉強平

四川師范大學在對口幫扶理塘縣過程中,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積極作為,出實招、求實效,取得的成效讓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看得見、摸得著。

校黨委書記丁任重、副校長杜偉、張海東、高中偉多次前往理塘縣若西村、江達村、卡娘村等實地調研、走訪慰問。在充分調研對口幫扶縣域脫貧需求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科技、文化的優勢,聚焦教育扶貧主業,創新教育扶貧模式,精準發力,立足鄉村產業發展實際,多點多渠道發力,支持理塘決勝脫貧攻堅戰。

創新教育扶貧模式 提升脫貧攻堅能力

結合理塘教育緊缺學科師資匱乏的現狀,四川師范大學把頂崗實習作為對口幫扶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以理塘縣中學和四完小為實習基地,每學期按師資需求派出頂崗實習學生到理塘開展支教工作,以緩解理塘緊缺學科師資不足的困難。近兩年陸續選派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專業優秀教師和優秀畢業實習生50余人到理塘縣開展支教工作。截止目前,共投入87萬元組織87名學生前往理塘縣開展頂崗實習,充實一線教師隊伍。為理塘教育帶來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同時還通過開展對本地教師的培訓工作,有力地提高了理塘本地藝體等緊缺學科教師的教學水平,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加快脫貧攻堅工作的進程中,理塘縣廣大基層專業人才匱乏和扶貧干部能力不足、業務水平不高,極大地制約了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針對這一問題,四川師范大學建立四川新農村建設學院(理塘),并為理塘縣管理干部分類開展《第三方扶貧評估的經驗》《新時代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基層人民政府的依法行政研究》《中小學校長如何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新時代背景下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5場專題講座;學校黨委書記丁任重為理塘縣委 “第五期領導干部讀書班”作題為《四川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考》的專題輔導報告;投入34.66萬元,開展“理塘縣2018年度年輕干部鑄魂工程遞進班”,培訓60人次。

川師大還為理塘縣創4A景區規劃投入10萬元、卡娘村村史館建設投入10萬元,投入9.5萬元建村民文化活動場地;投入5萬元,組織參與理塘縣的足球運動會,培訓足球裁判;組織校內舞蹈、音樂、服裝、編導專家赴理塘縣,打造精品“藏戲”舞臺劇;投入18萬元,用于2018年底理塘縣“感恩之行文藝匯演”75人團隊的后勤保障及設備支持。

推進產業扶貧 增強造血功能

江達村地處海拔3600多米的高原地帶,因自然條件艱苦、地形條件限制等原因,經濟發展長期處于滯后狀態。2017年5月,四川師范大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機關黨總支部書記詹斌掛職甲洼鎮黨委副書記,他多次奔波,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在江達村出資100萬元援建蔬菜種植大棚四畝,作為江達村集體經濟。2018年7月20日,蔬菜大棚首次集體經濟分紅,分紅資金共計86400元,每戶增收664元,每人增收156元,受益群眾達276人。

2017年10月17日,在“全國扶貧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川師大后勤集團通過以購帶捐的形式以每斤2.5元的價錢向當地村民購買土豆,這是川師大第二次大規模購買該村的土豆了。此次幫扶,川師大共購買4萬余斤土豆,切實解決了當地的土豆銷路,讓村民們實現了增收。

江達村“摘帽”后,學校接力幫助該縣卡娘村脫貧。卡娘村貧困面廣、程度深,是2018年脫貧摘帽村,也是國務院扶貧辦的國家級脫貧村監測點。2018年3月,學校組織當地農牧民成立“理塘縣師大心連心農副產品銷售農民專業合作社”,公司投入資金30萬元,在卡娘村流轉186畝土地,建立生態農場,年產土豆80噸;投入4萬元建立甲洼鎮彩虹橋游客服務中心,作為卡娘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發揮效益后,每名群眾可年增收300元左右,惠及全村578名農牧民群眾。

此外,學校還為君壩鄉若西村羊肚菌種植基地建設捐款9.48萬元;投入28.776萬元用于卡娘村、江達村土豆采購,共計13.08萬斤。同時,學校2017年投入100萬元為甲洼鎮江達村打造的蔬菜大棚在2018年持續增產增收,為當地農戶帶來可觀經濟收入。

四川師大投資公司充分利用資源,通過下屬全資企業四川明德咨詢有限公司平臺,對扶貧產品進行包裝設計,并先后注冊“美好·江達”“靜安五號”等商標,提升農牧產品品牌形象。

為實現真正讓老百姓脫貧,讓老百姓口袋鼓起來,公司著力研究互聯網銷售以及外界市場的拓展,積極搭建線上線下資源平臺。建立了以投資公司下屬為主體的微信公眾號扶貧產品小程序,通過此方法打通了線上購買的渠道;與錦江區政府、中國工商銀行、四川省郵政、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建立愛心扶貧通道,通過更加大維度的渠道進行線下購買,助力愛心扶貧。2018年,達成土豆購買100噸左右,為江達村、卡娘村帶來約50萬余元的收入。



  • 上一篇:我州多舉措推動國有資本健康發展
  • 下一篇:龍泉驛區企業赴甘孜縣茶扎鄉結對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