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5月22日
專家在章古村產業示范園查看芍藥長勢。
◎見習記者 包小玉 文/圖
大渡河在我州境內干流長232.2公里,流域面積2.1萬平方公里,涉及3縣(市)22個鄉(鎮)155個村。2018年,我州在大渡河流域的瀘定、康定、丹巴三縣(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批建設的42個示范村于5月精彩亮相。按照計劃,今年大渡河流域還將新增建設60個示范村,在鄉村振興中,我州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期。
打造“高規格”的民俗村寨
去年5月,我州決定圍繞“成都后花園·康養加休閑”主題定位,正式啟動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康定市選了8個首批示范村進行打造,若吉村是其中之一。
鋪設地下管線、砌梯田狀水池、美化人行小道……“五一”小長假過后,若吉村依舊忙碌不已,“為了讓若吉村在6月1日正式營業,我們的工人每天都在加班,確保按質按時完成施工任務。”打造若吉民宿的成都藍馬藝術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林洪亞告訴記者,若吉村屬于魚通片區,有著獨特的魚通文化。所以在打造民宿旅游時,公司注重從房間裝修、村落布局、特色飲食等方面體現魚通文化,讓游客每推開一扇門就有一個故事,每吃一樣特色美食就能追溯一段歷史。“民宿旅游由集體合作社來管理,全村98戶村民全部納入合作社,老百姓既可以收租金,還可以在里面務工,年度還能參加合作社分紅。”時濟鄉鄉長楊佳英說。
與若吉村同屬魚通片區的麥崩鄉為舍村與日央村也忙著發展民宿旅游,今年“五一”假期開門迎客,日央村和為舍村天天游客爆滿。“去年以來,我們鄉以魚通文化為本底,在充分保留當地建筑——魚通官寨特色基礎上,對民居進行了統一改造。”麥崩鄉黨委書記徐培勤說,現在的麥崩鄉日央村和為舍村,實現了農村變景區,既是活動的魚通文化博物館,而且旅游接待能力也逐步提高。
2018年8月,魚通官寨施工項目部正式落戶麥崩鄉。為打造好魚通官寨,麥崩鄉引進康定市旅游投資公司,在為舍村和日央村首批改造60戶農房,村民以房屋入股,打造魚通官寨。“我們在設計時堅持以外部保持原有特色、內部功能現代化為宗旨,以挖掘文化、保護文化為主,保留了魚通官寨原有的建筑風格。通過改造,現在魚通官寨功能設施更加完善,居住環境更加舒適,可以讓游客舒適地體驗魚通文化。”清華大學在讀研究生、魚通官寨工程總設計師任剛說。
像若吉村、為舍村這樣特色的村寨在大渡河流域還有很多。去年以來,我州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1700萬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資金5400萬元,以“宜建則建、宜改則改、宜保則保”的原則,加快大渡河流域特色小鎮建設,實現農村全面發展。目前,一批國省干線改造、農網供電質量提升、鄉村綠化美化工程正加緊實施。
以“高科技”提升種植技術含量
農村得到發展,農業也不能落后。在瀘定縣瀘橋鎮海子環環村,村民李銀瓊和白瑪正在高半山農業科研成果轉化基地給玉米煨苗。由四川農業大學提供技術支持的高半山農業科研成果轉化基地正促使著我州農業的變革,這里正在進行著多種農業技術試驗:高半山青貯玉米大豆種子篩選,青貯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牦牛冬春高半山育肥技術等。
“這些技術試驗成功,將解決我州每年300萬頭牦牛冬春草料問題。”州農牧農村局局長楊林說,基地以后將是我州農牧業技術集成示范區,對推動我州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同樣與高校建立合作的章古村農旅一體產業示范園里種植著特殊的芍藥。“其他芍藥有的只能用來觀賞,有的只能藥用,只有我們這個芍藥兼具兩種功能。”州三祥農牧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華慶祥說,全省現在只有這個試驗地,種植成功后,不但可以在大渡河流域推廣,全省所有干熱河谷地區都可從中受益。在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專家的指導下,農旅一體產業示范園于去年10月種下了20畝芍藥,今年4月已經開花,現在苗架長勢良好。
據悉,示范園區項目總規劃面積1700畝,計劃投入1.3億元,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建立了合作關系。最終將形成高原特色食用菌及蔬菜大棚噴灌區 、特色農林果木產業種植區、高原特色中藏藥材植區、農產品加工、休閑觀光旅游區的‘四區一園’的農旅綜合發展格局。”華慶祥介紹說,示范園還種植了西洋參、白芨、藏北靈芝等中藥材和蘋果、桃、梨等18種水果,“四個月賞花、四個月采果,章古山將會變成一個花果山。不只是簡單地種地,更是別具匠心地造景,將來這里的田園風光將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為促進我州農業高質量發展,我州大渡河流域正在建設總面積超過8萬畝的特色農業產業基地,羊肚菌為主的食用菌種植面積已突破1.39萬畝,實施環貢嘎山高山蔬菜培育工程,正建設2.2萬畝冬春蔬菜基地,已經新建和改造蘋果、櫻桃、仙桃生態特色水果基地各1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