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上半年我州經濟形勢觀察

甘孜日報    2020年07月23日

堅決打贏兩場硬仗 奮力奪取雙勝利

圖為道孚縣八美鎮中古村村民在蔬菜基地務工現場。

◎本網記者 劉小兵

上半年,全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1.35億,三大產業增加值都實現了增長,但投資和消費等經濟指標仍在下降……7月21日,州政府新聞辦舉行2020年上半年經濟形勢新聞發布會,披露了上半年我州主要經濟數據。

經濟數據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直觀體現,在我州大力抓實“六保六穩”,奮力奪取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背景下,全州上半年經濟增長來之不易。那今年上半年我州主要經濟指標及其發展趨勢如何?其中蘊含哪些信號?記者進行梳理并展開了采訪。

  看成效:全州經濟穩步回升持續向好

“總的來看,上半年全州經濟呈現穩步回升、持續向好的運行態勢,為下半年經濟加快恢復奠定了良好基礎。”發布會上,州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陳林如是說。

陳林的話是以數據為依據的,也是對今年上半年我州奮力奪取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一種肯定。

今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沖擊;我州道孚縣疫情形勢嚴峻,州委、州政府從“以人民為中心”的高度出發,迅速把全州工作重心轉移到疫情防控上來并提出了“抓好經濟社會發展,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的科學思路。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后,我州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逐步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社會發展上;尤其是今年第二季度以來,我州奮力推進項目建設,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積極促進消費大升級,緊扣甘孜實際,踐行“農業多貢獻、工業挑大梁、投資唱主角、消費促升級”的思路,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秩序恢復,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地區生產總值是經濟發展的“統考成績”。今年上半年,我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1.35億元,同比增長0.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75億元,同比增長1.1%;第二產業增加值41.73億元,同比增長0.9%;第三產業增加值106.87億元,同比增長0.3%。由此可見,上半年我州在疫情沖擊嚴重的情況下,仍然實現了經濟向前發展。

主要經濟指標能反映經濟發展質量。陳林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州農業生產穩定增長:上半年全州小春農作物播種面積7832公頃,增長5.3%;各類牲畜出欄38.24萬頭(只),增長4.1%;肉類總產量37775噸,同比增長2.5%;牛奶產量41936噸,同比增長5.1%;禽蛋產量277噸,同比增長100.7%。今年上半年,全州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14億元,增長1.8%。州農牧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州千方百計保障農耕資料,組織春耕生產,發展畜禽養殖,積極推動牲畜出欄,農牧林產業有力推動了全州經濟恢復發展。

工業是重要的經濟支柱,今年上半年我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狠推工業發展,成績明顯。上半年,全州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7%,比一季度加快3.7個百分點。

放眼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疫情對服務業的沖擊尤其明顯。但令人振奮的是,今年上半我州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0.3%。

除了地區生產總值和三大產業增加值,今年上半年我州財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兩項指標也有增長。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州實現地方公共財政收入21.24億元,同比增長18%;上半年,全州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0元,同比增長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0元,增長8.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1個百分點。陳林在發布會上說:“今年上半年,我州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全州經濟實現小幅增長,主要經濟指標穩步回升,經濟運行持續向好的態勢明顯,全州社會發展大局和諧穩定。”

  看短板:投資和消費仍在下降且不平衡

“同時也要看到,投資和消費等經濟指標仍在下降,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比較困難,疫情帶來的損失尚需加快彌補。”陳林從另一個角度評價了我州上半年經濟運行形勢。

我州經濟基礎薄、發展基礎差,經濟發展的抗沖擊能力較低,疫情對我州上半年經濟的影響十分明顯,主要體現在一些經濟數據及其內部結構上。

民營經濟和規下企業受到的沖擊尤其明顯。今年上半年,全州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含園區)。從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股份制企業增長3.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2.5%,私營企業下降33.6%。從分行業看,8個大類行業中只有3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看,銅金屬含量0.43萬噸,增長12.7%;鉛金屬含量0.68萬噸,下降2%;鋅金屬含量1.34萬噸,下降14.8%;水泥24.75萬噸,增長4.6%;發電量146.76億度,增長13.8%。以上數據可看出,今年上半年我州不少行業依舊出現了負增長。

服務業的數據結構,也體現出我州上半年經濟發展不平衡特征。上半年全州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3%,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同比有下降。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4%,直接拉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個百分點;財政用于教育和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支出分別達到15.77億元和13.92億元,教育增加值增長3%,衛生和社會工作增加值增長2.5%。由以上數據可見,上半年我州不少服務業行業的增加值處于負增長狀態,服務業增加值對財政依賴大,市場活力較弱。

投資整體同比下降且內部差異明顯。上半年,我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6.7%,其中,5000萬元及以上投資下降11%。從投資項目看,上半年在庫統計項目有865個,比去年同期下降2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01.2%,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2%,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8%。從主要投向看,上半年,完成民生和社會事業領域投資增長4.5%,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2個百分點;完成基礎設施投資下降20.2%。以上數據可見,今年上半年我州大型項目投資總量有所下降,第三產業投資下降明顯,投資集中在民生和社會事業領域。

投資、消費同比下降,不同行業的運行和不同類型的投資不平衡,體現出疫情對我州上半年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州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認為,國際疫情形勢復雜,對我州經濟發展影響明顯且不會迅速完全消失;要完成疫情爆發前,州兩會定下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壓力很大。

 看前景:抓“六穩”促“六保”奮力奪取雙勝利

“這次疫情對全州經濟帶來了較大沖擊,且主要集中在一季度。全州經濟社會高速度與高質量并重發展的基礎沒有改變。”4月23日召開的全州2020年投資和重點項目工作暨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調度電視電話會議,對我州疫情影響下的全年經濟形勢做出了基本判斷。上半年我州經濟運行的態勢驗證了這個判斷。

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以來,我州抓經濟發展的力度越來越強,效果越來越好,這在今年前6個月主要經濟數據的變化中有直觀體現。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季度我州地區生產總值(GDP)78.07億元,同比增長0.1%;這個總量和增長率與整個上半年的情況有明顯差距,由此可倒推出今年二季度我州經濟恢復發展的速度遠高于第一季度,我州經濟發展趨勢是好的。從第二產業的發展趨勢上看,也能得到相同結論:今年一季度我州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2.51億元,同比下降1.4%,而整個上半年我州第二產業增加值41.73億元,同比增長0.9%,也就是說我州第二產業在今年第二季度恢復發展較快。

上半年我州的投資趨勢也證明全州經濟形勢在持續轉好。陳林在發布會上指出:“上半年,我州投資降幅持續收窄,第二產業投資增速由負轉正。”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6.7%,比一季度收窄24.5個百分點。分產業看,上半年我州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01.2%,比一季度加快37.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增速由一季度下降14.6%轉為增長4.2%;第三產業投資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0個百分點。從主要投向看,上半年,我州文化藝術業和體育事業投資增長30.6%;完成基礎設施投資下降20.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6.5個百分點,其中,交通運輸業投資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1.3個百分點。州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加之氣候條件轉好,我州以項目落地和擴大招商為抓手,大力恢復投資,目前形勢向好。”

上半年我州消費市場也有明顯的回暖趨勢。陳林在發布會上介紹,上半年我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86億元,同比下降9.5%,比一季度收窄8.9個百分點。從經營單位所在地看,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5.14億元,同比下降9.6%,比一季度收窄9個百分點;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2.72億元,下降9.2%,比一季度收窄8.5個百分點。消費用途看,吃、穿、用、住、行五大類全面回升:吃類商品零售額增長0.4%,比一季度收窄9.5個百分點;穿類商品零售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4個百分點;用類商品零售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8.1個百分點;居住類商品零售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8.8個百分點;行類商品零售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1.5個百分點。從商品消費看,商品大類增長明顯增多:上半年,全州16個大類商品中有4個大類實現正增長,較一季度增加4個大類,其中,6月當月有7個大類實現正增長。

疫情影響之下,今年上半年我州經濟增長緩慢但增速在穩步提升。隨著疫情防控越來越穩定,一系列促進政策落地,我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景良好。陳林表示,下一步我州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州決策部署,進一步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推動全州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 上一篇:高考志愿填報存在九大誤區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