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10月26日
我州尊老愛老敬老助老蔚然成風
康定聯絡站組織老干部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近日,白玉縣民政局干部職工深入該縣中心敬老院,慰問退休老干部,祝老干部們重陽節快樂。圖為該局干部職工與老干部們合影留念。 松吉尼瑪 攝影報道
◎本網見習記者 周燕 文/圖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重陽節前夕,康定聯絡站在老干部活動中心舉辦重陽節聯歡會,50多位老人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共度每年一次的“老人節”。
年過七旬的曹秀珍臉上洋溢著無比的幸福和快樂,站在合唱團中間,唱得格外賣力。“經常和大家湊在一起唱歌,把開心唱出來,感覺特別自在、舒服。”曹秀珍笑著說。
敬老愛老助老重在實效,近年來,我州各級各部門積極開展節日走訪慰問送溫暖活動,傾聽老年人心聲、關心老年人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讓老年人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更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理解、尊重與陪伴。同時,我州還注重老年文化教育工作,廣泛開展書畫、攝影等展覽展示活動,展示老年人風采和才藝,不斷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自信在我州老干部身上得到充分體現。
關愛 讓老人盡享社會的尊重
“您好,拉姆阿婆嗎?我是給您送菜的,麻煩到門口來取一下。”“謝謝!謝謝!多虧了你們,這種情況還要你們幫忙買菜。”拉姆老人一邊取菜一邊打電話說,電話另一端的工作人員說:“沒事的,拉姆阿婆,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這些菜和肉應該夠您吃三四天,等你吃完了又給我們打電話。”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康定市爐城街道光明社區工作人員走進轄區社區,挨戶調查80歲以上老人的身體狀況,義務幫助孤寡老人買糧買菜。
近年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和加強老干部工作,按照“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關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顧老干部、精神上關懷老干部”的要求,積極提升老干部工作的服務水平和管理質量,實實在在為老干部辦好事、做實事。
2018年以來,我州調整提高了離休干部特需費標準,由原來每人每年500元調整為每人每年1000元。同時,調整提高了生活長期完全不能自理離休干部護理費標準,將離休干部護理費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2500元,年滿80周歲每人每月再增發200元。我州還調整了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標準,三類區月人均580元,四類區月人均1050元,五類區月人均1950元,六類區月人均3200元。離休人員按當地同職務在職人員津貼增加額增加離休費。
“退休工資漲了后,我們手頭要寬裕一些,除了日常生活開銷外,一年還可以多出去旅游幾次。”退休后居住在康定榆林街道的充翁正呷說。
“比起老人們的付出,我們所做的其實很普通。”州委老干部局相關負責人說,為了解放大西南的宏偉事業,他們告別故土、告別親人,遠赴西南邊陲,用一生的心血和智慧在我州建設政權、民主改革、發展經濟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是康巴高原騰飛的建設者和見證者。
重陽節里感受到社會尊重和關愛的遠不止康定的老人,瀘定干休所的老人們同樣格外開心。在“搶椅子”比賽中,70歲的拉姆老人獲得第一名,樂得合不攏嘴。“我們老年人在一起,就是圖個樂。”州委老干部局工作人員還同老人們一起演唱歌曲,贏得陣陣喝彩,臺下的老人都紛紛上臺獻上哈達,拍照留念。
攜手 讓老人找到歸屬感
“今天這些菜里的洋芋、茄子都是我種的,從來不打農藥,真正的綠色蔬菜,大家多吃點。”在康定市中心敬老院的飯桌上,李大爺指著端上桌的菜,滿臉笑容地勸大家品嘗。
李大爺告訴記者,自己種了一輩子的地,住進敬老院后,突然閑下來,感覺特別不習慣,“只要我能動,我就要種地摘菜,這樣每天飯都可以多吃一碗。”
據了解,入住康定市中心敬老院的老人,大多數來自農村。敬老院為了讓老人們老有所樂,專門在院內開辟了一小塊地作為“試驗田”,讓身體健康的老人自愿參與種植。當豐收時,就由食堂烹飪出可口的菜肴,給老人們加餐。“吃著自己親手種植的蔬菜瓜果,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李大爺笑著說。
“我住在這,一點都不孤單,節假日有人買東西來看望我們,有時候還要來給我們表演節目、唱歌跳舞,鬧熱得很。志愿者經常來給我們理發、打掃衛生;醫生們也經常來給我們測血壓、查血糖。”李大爺說起現在的生活,相當滿意。
近年來,我州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完善老年人優待辦法,堅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原則,積極為老年人提供各種形式的照顧和優先、優待服務。下發了《關于切實加強老年人優待工作的通知》,明確60歲以上的老年人享有政務優待、衛生保健優待、交通出行優待、商業服務優待、文體休閑優待、維權服務優待6大項和27條優待措施。
同時,建立甘孜州老年大學,為老有所學搭建平臺,充分發揮基層老年協會服務社會的作用,引導并組織老年人開展科學、文明、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經常性地舉辦老年文藝匯演、老年書畫攝影展等活動,積極爭取省級福彩公益金支持農村老年協會開展敬老愛老助老活動,城鄉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理解 分享幸福發揮余熱
2017年以來,我州爭取上級補助資金3000余萬元,用于養老機構消防和適老化改造,落實1500余萬元用于困難老人居家養老服務。同時,建立完善了養老機構責任保險、高齡老人津貼制度和統籌城鄉的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制度,與通信部門協作開通“12349”公益服務平臺,建立了智能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務系統和應急救援服務網絡,全年為不少于2萬名失能老人和高齡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各類老年對象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
據了解,我州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甘孜州養老服務發展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等規范性政策文件,基本構建了養老服務業政策支持體系。在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到位基礎上,州級財政預算安排350萬元用于敬老院建設和維護補助,安排用于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州本級福彩公益金每年達數百萬元,各縣(市)每年投入至少60萬元用于敬老院的建設和運行。
“我們在新龍縣走訪貧困戶,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后,代表駐溫江100名老干部將12000元捐贈給新龍縣色威鄉瓦日村,表達我們老干部的綿薄心意。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我們要發揮老同志的作用,為脫貧攻堅助力吶喊,加油鼓勁。”10月21日,州級機關駐溫江離退休老干部黨支部和活動站在溫江西園開展慶重陽系列活動,離退休干部蘭錫瑤在活動上說。“有的老年人退休后無所事事,只能打麻將消耗時間。我認為,做有意義的事能讓我們的退休生活更充實,發揮余熱也能體現自身價值。”
曹秀珍說:“雖然我們退休了,但我們還是熱心參與甘孜州的建設,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對我們居住的社區有利的工作、對居民有益的事情,我們都要主動去做。我們要用自己日常的點滴小事,倡導文明新風。我們干不了啥大事,就是鄰里守望,互幫互助,發揮余熱。雖然我們退休了,但是我們要在社區這個平臺上,干好每一件有益于群眾的事。”
65歲的鄭瓊華退休后一天也沒有閑著。退休前,她從事宣傳工作,有寫作基礎,而且身體比較硬朗,退休后,她去了一家單位辦公室上班,繼續發揮余熱。也許正是忙碌的生活鍛煉了身體,鄭瓊華看起來精氣神十足。她說,退休后不斷學習、繼續發揮特長,才能讓生活更充實、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