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4月23日
本網訊 2018年以來,我州堅持聯接城鄉、聯動內外、聯結產銷原則,連續3年組織開展全州農牧區“線上+線下”趕集活動,緩解了偏遠地區農牧民“買賣難”問題,繁榮了農村消費市場。
政府搭臺“共振”。由廣東省援川前方工作組、州商務合作局指導協調,各縣(市)人民政府、商務部門具體落實,采取“政府補貼一部分、企業讓利一部分、平臺支持一部分”方式,組織商貿、電商、物流等骨干企業深入農牧區偏遠鄉鎮開展“趕集”活動,累計投入資金600余萬元,舉辦“趕集”活動43場次,輻射全州三分之二以上貧困村,帶動社會消費近3億元。
群眾參與“共享”。農牧區“線上+線下”趕集活動集中設置了“自主銷售攤位”,鼓勵動員當地群眾把自產的奶制品、酥油、糌粑、人參果、水果、蔬菜等產品拿到集市上銷售交易,積極培育農牧民群眾商品“買賣”意識,緩解了偏遠地區農牧民“買賣難”問題,催生了全州“趕集經濟”發展,有效培養了農牧民群眾商品意識,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創業內生動力。
電商同步“共融”。突出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同步啟動甘孜州“電商”趕集活動,搶抓“雙11”“雙12”“6·18”、年貨節等電商促銷活動,推出甘孜電商平臺線上促銷、直播帶貨、網紅買貨等活動,2020年州內農特產品網絡銷售10665萬元,增長40.58%,松茸、紅景天、蟲草等產品暢銷全網,農牧區電商“趕集”活動內容更實。東西部消費扶貧通過線上采購金額7.4億元,更多優質農特產品進入成渝雙城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消費市場。
文娛結合“共贏”。各縣(市)結合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在舉辦農牧區“趕集”活動同時,組織開展了送文化、送醫療、送法律、送信息服務下鄉等系列活動,聚集了活動人氣,活躍了現場氛圍,使家門口的集市貿易深受農牧區群眾歡迎,滿足了農牧區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舉辦文娛活動43場次,吸附農牧民群眾8萬人次觀看,發放法律法規資料2萬余份,接受現場咨詢3.2萬人次。
羅舒 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