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5月25日
◎巴宣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地圖上,浙江淳安與甘孜巴塘相隔2600多公里,迥異的地形與風情,兩個“性格”大相徑庭的地域,本沒有什么過多的交集,但因“對口支援”將兩地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2021年6月1日,千島湖遇見措普溝,杭州淳安援巴人在巴塘這方土地揮灑汗水、發光發熱,巍巍藏巴拉山下講述著他們的故事……
一年來,從援建項目、民生工程到文化交流;從產業協作到智力支援,他們走進巴塘,扎根巴塘;一個個對口支援項目在高原江南落地;一項項飽含深情的愛心工程,見證著淳安與巴塘血脈相連的真情厚誼。
創新發展
產業融合示范基地火熱建設中
遠眺位于國道215線上的松多鄉,一片錯落有致、別具現代風格的廠房格外引人注目.....
鐵質的圓柱還未上漆,精細的圍欄尚未完工,走進巴塘縣松多鄉,只見沙石木材有序地堆積在道路兩旁,不斷有工人推著裝有水泥的小車擦身而過。
“十四五”期間,淳安縣將為巴塘援建農業綜合示范園區,打造產業融合示范基地。通過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全面推動巴塘縣農業基地、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帶動就業,促進農戶增收。
“你看,我們這個園區漂亮吧,等以后這個園區建好了,就可以在家門口加工銷售農產品了......”村民高興地說。
規模生產
冬春季蔬菜保供基地“暖意融融”
走進松多鄉蔬菜大棚基地,暖意融融的大棚內,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面而來,一壟壟伏地的翠綠植株間,瓜果蔬菜長勢喜人,色澤紅艷。
以實施鄉村振興為契機,在浙江淳安援建下,從改建修復暖棚、滴灌水肥一體系統改造入手,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培育發展現代優質高效農業,從傳統單一農業向綠色農業、休閑農業、現代農業發展,進一步提升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益,探索鄉村發展新模式。
加快農業現代化,離不開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構建。夏桑卡的蔬菜大棚,蘇哇龍鄉新建露天蔬菜種植……巴塘縣把優勢變為特色,從追求產量到追求質量,再到進行效益和競爭力的結構調整,逐步走上“一村一品”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變輸血為造血
優質毛桃種苗保育基地拔地而起
林下種植蜜源經濟作物、林間養蜂、林下養雞讓人流連忘返。為了讓“桃花源地”的夢想早日實現,巴塘縣整理出土地2300余畝,種植毛桃12萬余株。
不僅如此,為了打破“有產品而無市場”,有“市場而無產品”的窘境,淳安縣以電商扶貧為抓手,依托援建力量幫助巴塘建設毛桃初加工廠、毛桃園區優質毛桃種苗保育基地,新建優質毛桃種苗繁育基地1700平方米,援建項目變 “民聲”期盼為“民生”實事,推動高原特色農產品走出大山。
產業融合示范基地、毛桃園區優質毛桃種苗保育基地建起來了;冬春季蔬菜保供基地、毛桃園區初加工配套建設項目搞起來了;……伴隨著淳安援巴帶來的一個個項目拔地而起,高原江南巴塘配套設施日趨完善,這片土地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