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10月09日
康定市召開《村史》征集編撰工作動員部署會。
◎郭維祥 王朝書/文 林革文/圖
“《舍聯村史》即將終審付印,其余8個精品村(社區)簽約機構已完成大綱編寫,正全面開展資料收集整理,計劃年內高標準完成4部,明年高質量編撰4部……”這是9月13日全州村史編撰工作推進會上,康定市政協的表態發言。
2022年9月以來,康定市積極響應州委、州政府、州政協關于開展村史征集編撰的總體部署,結合自身實際,扎實推進村史工作。
編撰村史,是一項特殊而全新的工作。村史該怎么寫,怎么才能編撰出經得起歷史洗淘、經得起群眾檢驗、無愧于時代和后人的里程碑式的佳志良史,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賦能增力?這對承擔村史編撰任務的政協系統是個全新的考驗。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耕讀傳家、父慈子孝的族規家訓,親仁善鄰、守望相助的鄉風民俗,都承載著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都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充分挖掘具有農牧特質、民族特色、地域特點的歷史文化,讓活態的鄉土文化弘揚傳承,在新時代展現獨有的魅力和風彩,我們正逢其時、責無旁貸。因此,面對考驗,康定市政協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以點串線、點面結合,牢牢把握“五個維度”,有力有序推動村史編撰工作落地落實。
牢牢把握思想維度,著重解決好“認識到位”的問題。村史編撰是項全新工作,解決思想認識問題是根本前提。為此,康定市尤其注重思想自覺與行動自覺的內在邏輯和辯證關系。州政府副州長、康定市委書記顏磊對村史征集編撰作出了“這項工作很有意義”的批示以及“要做就做好”的要求,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戴龍在全市村史編撰動員會上強調,“要本著對康定燦爛文化的尊重,對康定悠久歷史的敬畏、對康定人民負責的態度去抓好村史編撰”。全市各級各部門升華認識、形成共識,迅速投入到村史工作的熱潮中,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市村史辦利用康定全接觸、康定微生活等微信平臺制發了《傾聽民意 匯集民智 精撰村史 揚我家鄉倡議書》,并先后對相關重要會議、重要工作等深度報道8次。市政協常委、甲根壩鎮日庫寺管委會主任羅布汪青,看見日頭村“兩委”張貼的《倡議書》后,賡即聯系市村史辦工作人員,表示愿意將多年來整理的相關圖片、文字資料提供給編撰人員。
牢牢把握制度維度,著重解決好“協同聯動”的問題。村史編撰,絕非一個部門或一個單位的事,也絕非一個部門或一個單位能夠完成。為此,康定市在實踐中探索建立了綜合推進機制,創建工作機制,健全市委領導、市政府支持、市政協牽頭,市直部門和鎮(鄉、街道)具體負責制度;創建責任機制,實行市級聯系領導定點督導,聯系部門協同收集資料,鎮(鄉、街道)組織總纂,鎮(鄉、街道)政協聯絡點聯絡協調,村(社區)集中收集資料的制度;創建日常督導機制,堅持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市村史辦主任、副主任分片督導,工作人員定點聯系鎮(鄉、街道)制度,堅持月催辦和季通報制度。創建綜合考評機制,充分發揮目標考核“指揮棒”的杠桿作用,將村史征集編撰納入各鎮(鄉、街道)、市直各部門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創建編撰審核機制,實行對口幫扶市直部門指導村(社區、居委會)初審,鎮(鄉、街道)復審,職能部門歸口核審,專家評審,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終審機制;創建有償征集機制,對于提供重要史料和多次提供史料的組織或個人,除了給予相應的資金獎勵外,還采取在史書序言中指名道姓予以表揚等措施;創建經費保障機制,根據所轄行政村的多少、工作量的大小以及工作成效的高低,對鎮(鄉、街道)分別安排5000元至10000元的工作經費。
牢牢把握實踐維度,著重解決好“落地落實”的問題。目標任務確定后,強化執行是關鍵。康定市緊盯2025年前完成98個村(社區)史編撰的總體目標,成立以市政協主席為組長,市委、市政府、市政協相關領導為副組長,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各鎮(鄉)長、街道辦主任為成員的市級工作機構,各鎮(鄉、街道)、村(社區)成立相應領導機構,落實專人負責,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市政協累計召開12次專題會議深入研究。建立市村史編撰工作微信群、康定市村史微論壇。全市村史編撰第一期經費139萬元納入市級財政預算,目前到位資金92萬元。抽調3名有史志編撰經驗人員集中辦公,配備價值近3萬元的辦公設備。堅持高起點高標準,以精品意識和目標導向為統攬,把握地域和特色兩個關鍵,以情歌、茶馬、鍋莊、木雅、魚通、紅色、重要歷史等地域特色文化挖掘為主線,以傳統村落、脫貧村、重點幫扶村、鄉村振興示范村、全域旅游先行村為重點,選取舍聯村、子耳社區、南無村等9個村(社區)為特色精品村史村(社區),由市村史辦牽頭聘請專業機構編撰。同時,采取“全面鋪開,持續跟進、分年提交、逐級審核、集中編輯”方式,有序推進編撰工作。
牢牢把握挑戰維度,著重解決好“薄弱環節”的問題。康定市在村史編撰工作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正視短板,直面問題、迎難而上。隨著編撰工作的不斷深入,一些薄弱環節逐漸浮出水面。比如:部分基層干部群眾的積極性還不高、主動性還不強;鄉村歷史資料收集困難,一些史料的真實性無從核查;部分片區的行政村歷來深度融合,歷史和文化難以分村割開;不少行政村歷史底蘊不深厚,缺少大事要事素材,征集編撰工作無從下手等等。針對以上問題,市村史辦及時印發《村史編撰工作手冊》300本;舉辦了兩次大規模業務培訓,采取“一對一”方式為17個鎮(鄉、街道)、村(社區)編撰人員“開小灶”;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幫助理清思路,“手把手”教會方式方法,著力解決“不會做”的問題。
牢牢把握目標維度,著重解決好“善作善成”的問題。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等多重壓力,康定市堅持聚焦工作重點,把握時間節點,突破工作難點,確保工作質效。加強輿論引導,在發動群眾參與上再用力,牢牢聚焦少數群眾不理解、不支持的問題,深入鄉村督導宣講17場次,大幅擴大知曉率,提升參與度,努力營造社會大眾積極參與的濃厚氛圍。為了確保編撰質量再提升,主動加強與巴塘、九龍、得榮、爐霍等兄弟縣的業務交流,互學互鑒。在資料征集、大綱編寫、組織審核等方面,注重點面結合,示范帶動,要求各級各部門目標再盯緊、思路再優化、資源再整合、措施再落細,確保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在“五個維度”理念的推動下,康定市村史編撰工作不僅順利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還加深了群眾對黨的感恩之心。雅拉鄉三道橋村村支部書記楊成康在全村村史編撰工作動員會上說:“為了支持交通建設,我們村200多戶中有100多戶即將搬離現在居住的地方,如果沒有文字的記載,今后隨著時間推移,村莊的歷史與記憶就會永遠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開展村史征集編撰,對于我們留住鄉村記憶,弘揚鄉村文化,促進后續發展,真的是一場及時雨!”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