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康巴時評 >> 瀏覽文章

生態福祉人人共享 生態建設全民參與

甘孜日報    2017年06月28日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描繪了四川未來五年甚至更長一個時期的發展藍圖,提出了“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的美好愿景。美麗,就是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美麗城鎮與美麗鄉村交相輝映、美麗山川與美麗人居有機融合,充分綻放四川獨特的自然生態之美、多彩人文之韻。省委書記王東明在這次大會上所作的報告第七部分對“堅定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了深刻闡述,他講到:“巴山蜀水只有在綠色裝點下才會更加美麗。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構建適應綠色發展的空間體系、產業體系、城鄉體系和制度體系,為子孫后代留下更多生態財富。”報告提出,要健全生態文明制度,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嚴守生態紅線,全方位開展綠化全川行動,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堅決有力治理污染,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持續改善大氣、水環境質量,保持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加快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行動計劃,推進“氣化全川、電能替代、清潔替代”工程,以環保準入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薛紅武

    一、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重要意義

    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人民群眾普遍富裕起來。但是粗放的發展方式,也使我們在資源環境方面付出沉重代價。馬路寬了,高樓多了,錢包鼓了,可是清澈的河水、潔凈的空氣卻成了奢侈品。高能耗、高排放難以為繼,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成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面對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資源約束趨緊的嚴峻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遵循發展規律,順應人民期待,彰顯執政擔當,將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視為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融入治國理政宏偉藍圖。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十八大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寫入黨章,作為行動綱領;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理念,成為黨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性認識的最新成果。

    一直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從四川實際出發,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前所未有的位置來抓,把“綠色”上升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并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四川,使四川生態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繼省委十屆八次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 這次黨代會對其內涵進行了豐富發展,充分體現了省委“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

    二、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內涵

    恩格斯曾經說過,“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是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后再往后卻發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 這充分說明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共生,人類攝取自然資源,不能貪婪而無節制,否則,人類將會受到自然的懲罰。事實上這方面的教訓是非常深刻,人類在通過實踐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改造客觀世界過程中,必須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這是我們的生存法則,也是誰都無法抗拒的發展規律。

    生態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狀態,以及它們與環境關系。常常用生態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諧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態”修飾。因此,在獲取自然資源和對自然環境破過程中,權衡得失,首先考慮的是保護與我們生活狀態息息相關的自然環境,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發展是一個總體性概念,是一個完整的社會現象,是一個多維的、綜合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只是經濟,更不只是GDP。綠色是一種文化、一種理念,體現在我們的生活和任務部署中。因而綠色發展是一種綠色的發展,它包括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化。綠色發展,發展是主線、是基礎。綠色是發展的目標,也是發展的結果。沒有發展就不能積累財富,就會出現“捧著金飯碗討飯吃”的現象。“綠色”是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理念,綠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代表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方向。

    三、推動綠色發展理念落地生根

    學習貫徹省十一次黨代會精神要與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省委十屆八次全會和州十屆九次全會精神結合起,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認真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省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要讓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森林覆蓋率達到40%,主體功能區布局全面落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取得階段性成果,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方式基本形成,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進一步筑牢。

    我州位于四川西部,地處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全州南北長約663公里,東西寬約490公里,幅員面積15.26平方公里,約占四川省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在四川省22個地市州中面積最大。州內廣闊的森林、草地是長江上游水源涵養、水質保障的生態屏障,半壁河山的“水塔”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和特有資源的中心。我州生態區位、生態功能、生態戰略地位在全國乃至全世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態環境是甘孜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依托,是長江流域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肩負的是全國、全省的生態重任。

    我州堅定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對建設美麗四川起著舉重輕足作用,因此要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治蜀興川各項事業之中, 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環境。過去,粗放發展中的尷尬,教訓深刻,值得我們反思。發展過程中,我們要“講面子”,更要“重里子”。推動綠色發展變革,努力形成與綠色發展相適應的思維方式、領導方式、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通過環境規制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堅持全民參與、共建共享。不僅政府要強化組織實施,確保推進綠色發展決策部署落實見效,還要增強全民環保意識、低碳意識、節約意識,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生態福祉人人共享,生態建設也應該人人參與、人人貢獻。眾人拾柴火焰高,綠色發展,誰都不是旁觀者。

    綠色發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鍥而不舍、水滴石穿的精神,主動作為,久久為功。貫徹落實省十一次黨代會關于“堅定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精神,關鍵要樹立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加快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美麗生態甘孜,譜寫建設美麗四川的甘孜篇章。 (作者系州委黨校高級講師)


  • 上一篇:生命至上全力救援 強化措施防汛減災
  • 下一篇:“三化聯動”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