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康巴時評 >> 瀏覽文章

厚植長治久安的思想基礎

甘孜日報    2017年07月19日

——我州為全面小康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動力

   ■見習記者 蘭色拉姆

   日前,省委書記王東明在我州調研時強調,要加強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領,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持續深化中國夢主題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感恩奮進教育,進一步叫響“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進一步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夯實藏區長治久安的思想基礎。

   近日,州委書記劉成鳴在州委常委(擴大)暨中心學習組會議上要求,要圍繞厚植長治久安的思想基礎,強化教育引導。要務必把思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加強宣傳思想工作,改進工作方式,用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思想教育工作。

   聆聽奮進的號角,感受思想的脈動。

   在州委堅強領導下,我州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中央、省、州重要會議精神,緊扣州委“一個目標、兩個關鍵、三件大事、六大戰略”總體工作格局,堅持把“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捍衛形象”作為著力重點,通過“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宣講”、勞模、志愿者等模范帶頭,為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小康甘孜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入腦入心“宣講”,思想引領的金鑰匙

   “過去,我們這里沒有電、住不上房、喝不上放心水、有病難醫、出門難行;現在,有電、有水、有房、有各種民生保障,這全靠黨和國家帶領我們群眾走上了真正的奔康之路。”87歲的石渠縣色須鎮第一任鄉黨委書記多加不禁濕潤了雙眼,更是用力的握著宣講員的雙手激動地說。

   “州委群眾宣講團和諧鄉村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宣講”是我州近段時間的熱詞,221場宣講讓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深烙在了甘孜高原廣大農牧民群眾和僧眾的心房;15.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處處播撒著收獲的希望以及對美好明天的無限憧憬。

   省黨代會勝利閉幕后,州委高度重視省黨代會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61日,州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專題傳達學習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研究部署我州貫徹落實工作,州委書記劉成鳴對省黨代會精神宣講工作高度重視,并提出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熱潮,切實用省黨代會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要求。州委常委擴大會結束后,全州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迅速行動起來,通過開展各種學習活動,切實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熱潮。

   為有力有序有效地開展宣講活動,我州量身制定了宣講方案、宣講提綱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解讀手冊,及時銜接省委宣傳部,在康定舉辦了全省第四期漢藏雙語基層骨干宣講員培訓班。隨后,從州內87名參訓學員中精選26名宣講骨干組成州委宣講團,并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再培訓。同時,按照“區域集中、多點同步、分區覆蓋”的原則,由35名州級領導帶隊,深入聯系縣(市)、鄉村、寺廟開展示范講;由26名基層宣講骨干組成的州委宣講團,分漢語、安多、康巴語、小語種3個宣講團,深入16個縣(市)和海螺溝管理局的114個鄉(鎮)41座寺廟開展引領講;各縣(市)分層組建40余支宣講小分隊,深入其它鄉村、寺廟開展覆蓋講,推動全州興起學習貫徹省 黨代會精神熱潮,推動省黨代會精神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寺廟,使黨代會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有生之年能聽到這樣的宣講是我上輩子修來的福分,宣講老師用親切的語言、熟悉的事例、諺語等講述了團結、法律、感恩,讓我明白了什么是恩情以及該向誰感恩?2010年,妻子不幸患上了癌癥,為了給她治病,家里欠了20余萬元的賬,2013年,在幫助愛人娘家改造危房時,拖拉機翻車摔斷了我的肋骨讓我喪失了勞動力,家里的日子過得一天不如一天。現在,我不用再到處借錢給妻子治病;也不用擔心自己不能養家糊口了,公益性崗位、精準扶貧幫扶金、大病救助金等讓我們一家深切體會了什么是黨和國家的恩情;只有國家好民族和大家才會好,現在我要做的就是干好崗位工作,遵守并了解國家法律法規,做愛國守法的好百姓。”爐霍縣雅德鄉宴爾龍村村民次洛說。

   從城市到農牧區、從機關到社區、從學校到寺廟;在烈日里、在風雨中;一場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講讓掌聲、笑聲、歡呼聲在康巴高原回蕩不絕,廣大群眾聽講到深處時流下的感動之淚則如散落在高原的珍珠,在高原亮麗風光的陪同下別樣的閃爍。

   “這樣的宣講就是我們的指明燈,用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我們深刻明白了國家當下的方針政策,希望這樣的宣講多一點。”這是廣大農牧民群眾、僧尼聽完宣講后的心聲。

   州委宣傳部副部長、州文明辦主任王光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組織群眾宣講團深入鄉村、寺廟宣講,這充分體現了州委對貫徹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高度重視,及時將中央和省州委的各項決策部署、惠農富民政策和法律法規送到基層,植入到農牧民群眾心中,進而增強全州廣大干部群眾對‘脫貧全靠黨的政策好、奔康要靠自己加油干’的思想共識,凝聚起實施‘六大戰略’、建設‘四個甘孜’、決勝全面小康的強大力量,奮力推進美麗生態和諧小康甘孜建設,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三合一”模范帶頭,思想引領的銀盾牌

   無論是感悟道德、孝老愛親、鄰里和睦,積極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助推器的“最美家庭”;還是敢于擔當、勇于創新、甘于奉獻,用親身實際生動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大家帶來寶貴精神財富的勞模;或是洋溢博愛、樂于奉獻、安于志愿,在最平凡角落里播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愛滲透每一寸甘孜大地的志愿者。他們,都是圣潔甘孜神韻的增添者,更是廣大甘孜兒女新思想、新理念的導航者。

   “孩子們馬上要參加高考,我在這個時候缺席會耽誤孩子們的學習,高考關系孩子的前途命運,是他們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2010年岳父去世時,我州康中校教師程遠友強忍悲痛對妻子說。不懈地追求,讓自己的生命和歷史的使命結伴同行,在教育事業的奉獻中提升思想、凈化感情,為我州的教育事業的繁榮昌盛出一份自己的力,是程遠友始終如一的堅持,他告訴記者:“既然是勞模,就必須要起好帶頭模范作用,東明書記在此次調研中明確指出要大力實施民族地區15年免費教育、9+3免費職業教育,可見教育對提高我州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堅持發展思想,積極探索實踐,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引進優質教學模式,讓我州教育再上一個平臺。”

   二十多年來,他始終扎根企業生產一線,做森林資源忠實的守護者,用辛勤汗水和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期務林人生態文明建設的光榮使命;在汗水和心血的澆灌下,他與班組的同志們一道累計造林1.5萬余畝、栽植樹苗300余萬株,此外,他還先行先試,做轉型發展的探路者,率先提出采集、加工、銷售野生菌類,開發利用林下資源的思路,從而助推并拉開了全局轉型發展的序幕;他就是白玉縣麻絨林場工人吳林, 吳林告訴記者:“每當看到一片片的荒山穿上了綠衣服,心里就感到十分欣慰,這是我最幸福的事。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護好每一寸綠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都說勞模是當代的雷鋒,能夠得到大家信任,有幸評為勞模,我就更應該多出一份力,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并拿出具體的成效。”

   一批批可親可敬、可歌可泣的勞動模范,工作在我州的各條戰線上,在頻繁的工作崗位上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和聰明才智,描繪了全州美好的藍圖,展示了我州勞動者的靚麗風采,無論從行動還是思想上來講,都是大家學習的標桿。

   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能夠源遠流長,不僅因為厚重文化瑰寶的存在,也得益于古老而優良傳統的代代相傳。習近平總書記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滿懷希冀囑托:要注重發揮婦女在社會和家庭生活中的獨特作用,發揮婦女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方面的獨特作用。家風作為優良傳統之一,傳承著一個民族的思想延續,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文明教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家風是其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積極推動家風建設,讓優良家風蔚然成風是必不可少的良藥,我州“最美家庭”真正起著這樣的模范作用。

   從犧牲在剿匪戰場上的羅布長壽,到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表現英勇的羅布扎西,再到“兵王”降巴克珠,這個一家三代忠勇愛國的軍人家庭來自我州康定市呷巴鄉境內一個叫鐵索橋的藏寨小村。全國文明家庭——這個充滿正能量的稱號,為這個高原三代軍人之家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榮譽。羅布扎西回想起和習近平總書記握手時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在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時,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全國文明家庭代表,還和我親切握手,當時我激動的流下了眼淚。我站在第四排第二個,習總書記注意到身穿藏族服裝的我,主動與我握手。”“全國文明家庭”獎牌被羅布扎西放置在家中“榮譽墻”上的最顯著位置,他認為這份來自黨中央的褒獎,更代表著一份責任。“習總書記要求我們獲獎的三百多個家庭再接再厲,帶動全國千千萬萬個家庭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而努力。我們一家成為文明家庭還不夠,要帶動鄰里鄉親都文明、發展起來,爭取讓大家都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作為家中當代軍人的代表,降巴克珠非常珍視這份榮譽,他希望家庭中每個成員都以實際行動影響帶動周邊更多的人,“我要把家庭中對黨的感恩之情傳承傳遞,讓大家互幫互助早日徹底擺脫貧困。”

   志愿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力,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服務,促進社會進步而提供服務的人被稱為志愿者;他們用奉獻共創溫馨家園、用愛心把旗幟鑄就;無論是風雨交加還是酷暑嚴寒,他們忙碌的身影把愛散播在每個角落,他們是國家、民族與大家才持續深化中國夢主題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團結進步、感恩奮進的思想引領者。

   近年來,在共青團四川省委和省群團中心的指導下,共青團甘孜州委積極發展壯大青年志愿服務隊伍,弘揚志愿文化,打造永不離開的本土志愿服務團隊,讓本土志愿力量成為推動全州公益事業不斷進步、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助力。與此同時,共青團甘孜州委改變思路,通過倒金字塔結構,率先從村一級開始招募志愿者,僅在瀘定縣就已實現了124個行政村、6大社區都有志愿者隊伍。據共青團甘孜州委不完全統計,全州已招募志愿者2萬余名,開設志愿者骨干培訓班20余場,輻射志愿者2000余名。

   20175月,共青團甘孜州委啟動了國道318沿線“青年之家·志愿者驛站”建設工作,旨在打造出陣地建設與志愿服務相依托,有藏區特色、能因地制宜、可發揮作用的最美青年驛站群落。此外,幫助州里的貧困兒童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困難的“雅遜心愿快車”,目前已經有1000余名志愿者參與項目運行,截至今年5月底,該項目已經累計整合物資3000余萬元,幫助農牧區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貧困家庭子女等特殊困難青少年群體實現各類心愿22247個。

   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過程中,黨代會精神宣講、勞模、志愿者和最美家庭等的模范引領讓我州廣大百姓擁有了富足的精神食糧;讓甘于奉獻、播撒愛心、接力傳統的良好風氣興起在康巴高原。甘孜,正在這些精而準的思想引領下前進著……

  • 上一篇:長治久安鑄基礎 真抓實干競風流
  • 下一篇:突出重點抓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