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康巴時評 >> 瀏覽文章

以文化為魂助推全域旅游持續發展

甘孜日報    2018年11月13日

◎李強

近年來旅游已成為新時期人們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內容。旅游作為人們生活的“剛需”,也是老百姓實實在在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鮮活體現,對提高人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義。在今年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這對我們文化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全域旅游發展指明了方向。

“全域旅游”追求的是旅游質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對人們生活品質提升的意義,追求的是旅游在人們新財富革命中的價值。沒有文化的旅游沒有魅力,沒有旅游的文化沒有活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全面動員人文資源、創新文旅產品、全面滿足游客精神需求上下功夫。

一、全域旅游是全時空的行走,應集聚地區各類文化要素提升旅游實質內涵

文化是保持全域旅游個性活力的基礎,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個性文化,這些正是地方的名片,地方的靈魂,也是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命脈。一個旅游區若缺少了當地文化的底蘊,便失去了獨有的顏色,也失去了對游客的吸引力。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是旅游在發展過程中保持魅力的內在要求,發展全域旅游更要深入挖掘自成一脈的地方特色,讓游客體會獨特的文化獲得感。

當前一是要深挖文化內涵,激發潛在能量,在固有文化上做好 “創造性轉化、創新型發展”的文章,對多元文化加以整合體提煉,以獨特文化彰顯個性。二是要尋找旅游與文化的共生點,讓旅游提質升級與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相結合,為旅游產品開發集聚文化能量,提供資源保障。三是要適當有效的對主題性較強、地方特色明顯的文化資源進行加工和改造,推陳出新,充分體現旅游文化的傳統性、特色性、知識性和健康性,提高旅游文化的品位。

二、全域旅游是全過程的思想感悟,應不斷滿足游客在旅途中的文化精神需求

文化是全域旅游精神感染力的根源。文化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好的文化產品是文明的體現,是隱性和軟性資源,既能使人們得到直觀的游覽感觀享受,還能為游客提供豐富的精神滋養,起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通過文化旅游潛移默化地從中獲得知識、受到教育、得到升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要充分發揮文化功能,實現文旅相互融合,把握文化與旅游融合的最佳契合點,加強對珍貴文化和自然遺產的管理,對一些有特色的設施、住宅小區和商業街道等進行文化包裝,提煉城市色彩、線條、符號,演繹城市故事,使每個角落都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提升城市品質。二是不斷延伸文化魅力,提供更具活力的旅游服務。依托內涵豐富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等文化資源,立足地方文化遺存,合理開發旅游文化景觀,打造體驗項目,把地方特色文化的內涵及隱性要素以鮮活的形態展示出來,讓游客能真正停下腳步感受感知地區文化旅游的溫度。三是要加強文藝創作力度,依托內涵深厚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資源,豐富旅游文創產品,不斷推出出文藝精品力作,使之成為新的人文特色和文化旅游的新亮點,讓游客在休閑娛樂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啟迪心智、引領風尚。

三、全域旅游是全行業融入的行業體系,應依托地區文化差異提升地區旅游品牌

文化是提高全域旅游競爭力的利器。一個地區的文化獨特性蘊含著巨大的經濟潛能,往往也是旅游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文化的民族性地域差異性,會導致旅游文化之間缺乏可比性,相互之間的競爭加劇,根據本地區的傳統文化來打造出自己的旅游特色,就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促使旅游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是要建立旅游文化隊伍,培養傳統文化傳承者,培訓文化從業人員,推選文化能人,進一步增強人才能力,營造成長環境,使之成為旅游文化發展的中流砥柱,為文化產業發展繁榮提供人才支撐。二是打造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旅游線路。結合自然資源、生態資源、文化資源設置特色精品旅游路線,發展農業觀光型、休閑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美食體驗型等專項旅游,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創造出屬于自已的特色和名牌。三是開發特色鮮明的旅游商品,不斷延伸旅游產業鏈,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帶動旅游購物、特色飲食、休閑娛樂、交通運輸等與旅游關聯度高的產業發展,使文化真正融入到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各要素之中。四是要充分運用多種途徑宣傳旅游,擴大旅游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搭文化臺,唱旅游戲”合理策劃舉辦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高層次文旅活動,積極申辦組織各種會議、會展、體育、節慶等活動,最大限度發揮綜合效益,提高知名度打響旅游品牌。

四、全域旅游是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業態,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積極的人文環境

人文環境是全域旅游發展的持久魅力。旅游發展怎么樣,歸根到底取決于人的素質,這種素質,不是哪幾個人、哪一部分人的素質,而是區域的整體素質,即區域人文環境。人文環境是區域旅游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強化地方旅游特色的關鍵。

一是把優化人文環境作為提升競爭力之本,努力打造旅游地區的美好形象。在社會層面,廣泛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設,努力營造昂揚向上、開拓創新、加快發展、團結一致的人文環境。二是要深入挖掘地方優秀傳統人文精華,注重吸收借鑒外地人文優秀成果,培育具有嶄新時代特征和鮮明地方特色的人文精神,構筑凝聚人心和力量的精神支柱,形成旅游地區強大的親和力與感召力。三是加強鄉土文化教育,積極開展各種健康向上、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使社會成員在傳承鄉土文化和藝術的陶冶中的培養愛國愛鄉的情操,涵育人文素養,形成區域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處處都是旅游環境的新局面。

(作者系康定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 上一篇:做好新形勢下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