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康巴時評 >> 瀏覽文章

脫貧攻堅中的“康定經驗”

甘孜日報    2018年11月15日

       

豐收的喜悅。本網記者  宋志勇  攝

      ◎張閑語

       11月9日,康定市“康定蘋果”采摘品鑒現場會在時濟鄉杠江溝村舉行。“以前還有搬家念頭,現在蘋果成為全家的致富果,今后日子會越來越好。”村民陳如全說,外遷的村民也紛紛返鄉種植蘋果。(11月12日《四川日報》)

       對于有過甘孜州生活經歷的人來說,看到這則消息尤其令人親切,也令人興奮。三州作為四川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不僅牽動了全國人民的神經,而且也是事關四川脫貧攻堅的關鍵。

       無論是大涼山,還是康巴高原,都有大批的扶貧干部奮戰在脫貧一線,如何盡快讓貧困地區實現脫貧致富,并過上幸福安康的日子,這是擺在四川人民面前的一道難題。而康定市在脫貧攻堅中以“一株蘋果”打破了僵局,實現了意外的突破,其中的經驗值得總結推廣。

       康定市地處康巴高原,海拔高,土地資源稀缺,一些地方受交通地理條件限制,始終難以找到一個主導產業。單靠農作物顯然難以維持生計,更不要說脫貧致富,因此一些村選擇了舉家外遷。應該說在三州地區,在一些極度貧困地區,這種現象極為普遍。如何在自身資源上做文章,如何深度挖掘自身的優勢資源,做到揚長避短?

      四川依靠科技的力量,在省農科院專家的深入研究和技術指導下,決定推進發展優質蘋果產業。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最終走出了一條發展致富之路。這說明貧困村要實現脫貧致富,關鍵要依靠科技力量,要找準問題的癥結,實現對癥下藥,才能獨辟蹊徑,才能變廢為寶。

      在康定的這條脫貧致富之路中,還有一個經驗,那就是注重農業產業品牌的維護。客觀而言,貧困地區并不缺乏優質的農業資源和產品,但卻缺乏一個高質量的產品品牌。康定蘋果之所以能夠贏得大家的信任,一方面有自身的品質保障,廣大消費者認可。

      一方面則是地方政府不遺余力的宣傳保護產品品牌有關。比如康定市通過開展“康定蘋果”采摘品鑒現場會等形式來廣泛宣傳康定蘋果,來提高產品的知名度,由此打開了產品銷路,這才是發展致富的關鍵。

      當然要形成一個有競爭力的產業品牌和產業優勢,單靠扶貧干部和貧困村的群眾是不夠的,還需要政府從產業發展的角度進行規劃引導。一方面是引導農民去種植,一方面是要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同時更要引導農民成立產業合作社,進行規范化的統一管理。

      從種植,到采摘,再到銷售,都要形成一條龍的服務,都要按照統一的標準來執行。政府如何在農業產業規劃引導上做到精準定位,既不能越粗代庖,也不能放手不管,這也是實現脫貧致富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地制宜,結合實際,精準分析貧困村的資源優勢,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農民的主體作用,再艱苦,在困難,也會找到破題破局的辦法,這就是康定市依靠一株蘋果帶動一個產業來實現發展致富的典型經驗


  • 上一篇:治污要講科學性長效性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