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康巴時評 >> 瀏覽文章

創新驅動 有的放矢 推動深貧地區脫貧奔康

甘孜日報    2019年07月16日

◎嘎絨擁忠

一、夯實“一個基礎”

優先解決“貧中之貧”地區“行路難、用電難、飲水難、通訊難”等問題,全力做好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一是著力構建“三路交融”立體交通網絡。注重“出行路、產業路、聯網路”三路交融、“四通八達”的立體式交通網絡,突出鄉村公路與國省干道相互貫通,縣與縣、鄉與鄉公路相互聯通,注重旅游環線公路、產業配套道路建設,為脫貧奔康奠定堅實的交通基礎。二是著力構建“三水融合”立體水利網絡。注重生活用水、生產用水、生態用水“三水融合”,努力實現“以水興業、以水富民、以水美村”發展思路。三是著力構建“點面結合”立體電力網絡。注重實施點面結合立體電網工程,既解決群眾生活所需,又滿足產業發展需求。面上重點實施群眾“生活用電攻堅行動”,最大限度擴大直流電覆蓋面,切實解決廣大群眾用電難問題;線上聚焦產業帶,推動用電設施改造提升;點上聚焦集鎮及園區景區,統籌解決發展用電。四是著力構建“城鄉覆蓋”立體通信網絡。落實通訊網絡覆蓋責任,全面完成行政村基站建設任務,著力解決“有網無信號”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痛點”問題,注重公路沿線通信網絡和園區景區通信網絡覆蓋,服務全域旅游及產業發展。五是著力構建“三維一體”立體服務網絡。以“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便民服務”三大保障為重點,不斷加大項目資金投入,著力解決教醫隊伍量少質弱問題,統籌推進片區寄宿制學校、片區中心醫院、片區中心派出所、片區金融網點、片區快遞服務站點等建設,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二、抓住“兩個關鍵”

推動脫貧奔康,必須首先明確產業發展定位。針對我縣阿須、溫拖片區自然、人文特征,狠抓“一園”“一帶”兩個關鍵。一是建設“善地·大阿須格薩爾王故里文化演繹園”。必須利用阿須嶺·格薩爾王故里之文化品牌,做大做強阿須格薩爾王文化主題集鎮,配套格薩爾文化主題產業街區、體驗園區,并以阿須集鎮為中心,串連打滾、所巴、亞丁、浪多等周邊地區,形成大阿須格薩爾王故里文化產業園區。二是建設“善地·沿雅礱江百公里有機農業產業帶”。利用雅礱江沿岸富集的土地資源,通過“串聯”方式,大規模流轉土地,重點抓溫拖、年古、中扎科三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及冷鏈配送與電商營銷中心建設,培育形成沿雅礱江百公里有機農業產業帶。采取“多個鄉鎮黨委政府+龍頭企業+產業基地+貧困農戶”方式,推動種養結合有機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利用高新、簡陽援德平臺,大力引進涉農龍頭企業,并與德格縣農特產品供銷合作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注重高原藏香豬、有機蔬菜、高原大蒜規模化種養植,將該產業帶逐步建成為川青藏三省結合部重要蔬菜供應基地。通過6年“三步進階”,產業規模達3萬畝;通過“三圈層”覆蓋,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三、強化“三大措施”

推動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更需務實工作舉措。一是以扶貧項目為抓手,推動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思路出規劃,規劃出項目,項目出抓手”。精準扶貧關鍵在項目,扶貧項目是促進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的“動力源”。今天的項目數量,就是明天的經濟總量。以需求為導向,統籌做好項目謀劃儲備、招商引資、落地建設、要素支撐、環境優化等工作,聚合強大的項目效益。二是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為關鍵,推動深度貧困地區發展。以“六個一進農家”和“百公里群眾宣傳長廊”建設為抓手,切實加強群眾教育引導,大力宣傳脫貧攻堅的重大意義、決策部署、方針政策和惠民政策,讓群眾知道“惠從何來、恩向誰報”。引導群眾從被動扶持向主動脫貧轉變,調動和激發貧困群眾致富奔康的內生動力。通過進村入戶訪民情、聽民意、知民需,改進工作方式,引導農牧民學政策、學技術、學文化、學法律,從根本上破除群眾“等靠要”思想,真正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三是以基層治理為基礎,推動深度貧困地區發展。全面實施“依法治縣”戰略,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強化基層治理,著力建設和諧美麗幸福鄉村,理直氣壯依法治寺管僧,為深度貧困地區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四、抓實“四大建設”

推動深度貧困地區發展必須找準關鍵點和切入點。一是抓實“中心集鎮”建設,建雅礱江上游深度貧困群眾向往美好生活的“幸福載體”。阿須集鎮地處四縣24鄉鎮核心區,也是格薩爾王誕生地,更是雅礱江上游四縣交界地區貧困群眾向往美好生活的“幸福載體”。緊緊圍繞“做優鄉鎮”目標,重點聚焦風貌改造、道路管網改造、美麗村落改造、旅游服務設施完善等內容,加快路燈、人行道、供排水建設,全面改造阿須集鎮,力爭將其打造成為雅礱江上游四縣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集鎮和嶺·格薩爾王故里特色集鎮,打響格薩爾王故里“尋訪之旅”旅游目的地品牌。二是抓實“農房五造”建設,施住房安全集中攻堅的“非常之策”。阿須、溫拖片區住房條件差,土坯房、棚圈房、危房多,人畜混居現象嚴重。兩個片區農牧民住房較周邊縣差距很大,是四縣交界地區住房條件最差的區域,實施農房建設迫在眉睫。采取“點面結合,全域覆蓋”方式,點上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土坯房(無房)新造、易地搬遷重造、避險遷造”工程,讓所有群眾住上安全實用“美麗藏房”;面上實施“整村住房提升改造”工程,把所有貧困村寨打造成幸福美麗新村。三是抓實“產業基地”建設,行雅礱江上游深度貧困群眾脫貧奔康的“破題之舉”。阿須、溫拖片區缺技術、缺帶頭人、缺市場主體,靠天種植、靠天養畜、靠天吃飯,無一支柱產業,是全州產業最落后的區域。推動產業發展必須“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小基地”抓起。我縣突出“家門口”現代農業園區(基地)“三圈層”帶動,核心區由產業園區直接帶動,輻射區由產業園區聯盟帶動種養大戶和合作社,收益區通過技能培訓、育苗配送等方式帶動千家萬戶庭院經濟,做實產業園區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壯大深度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四是抓實“基層黨群活動中心”建設,建貧困群眾圍著支部轉的“精神家園”。阿須、溫拖兩個片區總人口達3.5萬,寺廟多、僧尼多、活佛多,管理戰線長、范圍廣、難度大,公共服務脆弱、基層組織薄弱、宗教氛圍濃厚,是四縣交界地區維護穩定、政權建設最薄弱的區域,加強陣地建設勢在必行。我縣深入實施鄉鎮“六小工程”,打造深度貧困地區基層政權建設的“示范鄉鎮”,進一步提升鄉鎮整體形象,鞏固基層執政基礎,為基層干部扎根基層、服務貧困群眾創造良好條件;同時,采取涉村公共用房“打捆建設”方式,推進黨群活動中心建設,為基層治理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系中共德格縣委書記)









  • 上一篇:堅持“四個結合” 打贏脫貧攻堅戰
  • 下一篇:著眼“三個堅持” 決勝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