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康巴時評 >> 瀏覽文章

以黨建促脫貧 四川著力三大引領

甘孜日報    2019年08月20日

◎張閑語

眼下,巴蜀大地正書寫著全面小康的四川篇章。脫貧,堪稱這一篇章中最難“寫”的一筆。“念茲在茲,唯此為大。”四川省委作出莊嚴承諾:“不獲全勝,絕不收兵。”以黨建引領促脫貧,將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四川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特別是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作為全國6個重點扶貧省份之一,四川之所以近年來在脫貧攻堅上取得顯著政績,既與外在的政策傾斜和力量幫扶有關,也與四川結合實際,創新扶貧方式有關。以黨建促脫貧,看似費時費力,實則抓住了“牛鼻子”,激發了干部與組織活力。

思想引領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力。干部干,群眾看。船上人不用力,岸上人掙斷腰。如果不解決貧困地區群眾自身的思想意識問題,不讓他們積極行動起來,扶貧就會陷入一種怪圈,扶貧干部越是努力,貧困群眾可能越是不來氣,貧困群眾始終是脫貧主體。只有內外互動,才能產生最大動力。因此,徹底破除安于現狀觀念、消除陳規陋習就成為了當務之急。

對此四川提出了“兩不愁、三保障、四個好”的標準。四川通過“艱苦創業”“脫貧爭先”“感恩奮進”三項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貧困村農民夜校猶如一盞盞明燈,照亮著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希望之路。同時四川還啟動了實施脫貧攻堅重點培訓計劃,每年舉辦各類干部培訓班,激發“弱鳥先飛”意識,提升攻堅克難能力。

組織引領增強了基層堡壘的攻堅力。在貧困地區由于條件艱苦,人煙稀少,要凝聚和團結貧困群眾確實很難,如果缺乏強力的組織建設,扶貧工作就難以開展。四川順應新時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推進黨的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整體推進支部建設,讓鮮紅的黨旗在脫貧攻堅一線高高飄揚。不僅破解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問題,而且也為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大的組織動力。

通過聯建、合建、新建、共建等形式,實現了資源共享、發展聯動、治理共抓。以強村帶弱村、富村帶窮村的方式進行聯建黨組織,依托中心村、重點村方式合建黨組織,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園區新建黨組織,在城鄉開展結對共建黨組織。同時對全省村黨支部分類整頓提升,不僅提升貧困地區組織覆蓋力,而且也提升了基層黨組織引領發展致富的攻堅力。

干部引領激發了黨員干部的戰斗力。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黨員干部就是脫貧攻堅戰的火車頭。為精準選好管好用好第一書記,四川向所有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充實幫扶力量;并實行第一書記調整“召回”和正向激勵制度,激勵第一書記下得去、融得進、干得好。

針對貧困地區的干部薄弱問題,四川選優配強貧困鄉鎮黨委書記,向重點鄉鎮選派主抓扶貧產業的副書記,回引外出務工經商優秀人才擔任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實施村后備干部培養計劃。通過一連串的組合拳,多側面激發了貧困地區黨員干部的干事創業激情,在他們的引領帶動下,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人人過硬、攻城拔寨,脫貧攻堅戰打得有聲有色。



  • 上一篇:以黨建引領推動經濟發展可圈可點
  • 下一篇:激發內生動力 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