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4月14日
◎龍明阿真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承啟下一個百年目標的關鍵一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回顧在甘孜脫貧歷程一線的日日夜夜,我們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在這關鍵時期,我們更應咬定目標、鉚足勁頭高質量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圓夢小康甘孜的偉大實踐中擔當作為
五年來,甘孜縣選派129名第一書記、863名駐村人員,40%機關力量階段性下沉,累計投入扶貧資金33.04億元,實施扶貧項目2263個,實現了129個貧困村退出、3265戶15269名貧困人口脫貧,2020年2月14日省政府批準退出貧困縣序列,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
當前,我們務必要把習近平總書記“要提高脫貧質量”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實處,把擺脫貧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脫貧攻堅。統籌整合各方資金,深入實施扶貧產業、安全飲水、人居環境等11項鞏固提升工程,補齊深度貧困“四鄉一鎮”基礎短板、產業短板,全面完成114戶414人減貧任務,認真組織開展脫貧攻堅普查工作。持續深化感恩奮進教育,推動扶貧與扶智、扶志同向發力,全面奪取脫貧攻堅戰決定性勝利。
在鄉村振興發展的生動實踐中創新作為
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的鞏固和提升,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穩妥做好脫貧攻堅戰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
要完善產業支撐體系。截止2019年底,甘孜縣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94個,培育集體經濟129個。如何保持合作社(集體經濟)活力,持續造血于農牧民,是實現扶貧產業與鄉村產業振興無縫對接的重大課題。要立足生態功能區定位,堅定走好綠色發展之路,以“生態旅游+”作為鄉村產業振興融合路徑,推動全域旅游全面發展、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推進格薩爾機場商業圈、康北甘孜特色農牧產業加工集中區建設。
要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十三五”甘孜縣投入基本公共服務財政資金28.52億元,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年均增長3%,基本建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但因縣財政拮據,社會事業發展滯后、改善民生任務繁重,教育醫療養老等與群眾期盼還有較大差距。當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努力為社會提供多樣化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民,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客觀要求,對于切實保障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要完善鄉村治理體系。積極引導農村基層組織、社會組織和村民個人有序參與農村發展事務,進一步提升農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依法加強對村務治理的指導、對農村各類問題的預防和監管,讓廣大農民群眾感受法律力量、認知法律尊嚴、增強法律信仰。充分發揮德治在農村社會治理中的基礎作用,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開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培育良好村風民風、加強和改善鄉村治理,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在經濟轉型發展的具體實踐中主動作為
2019年末,甘孜縣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十二五”末增長141.44%、176.63%、180.19%,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新變化、取得了新成績。農牧產等特色產業逐步發展壯大,全域旅游、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領域共同發展,青稞文化產業園、康北生態牦牛園區等工業產業體系日趨完備,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條件得到夯實,為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隨著國家戰略發生變化,綠色生態發展提上了重要的議程,包括甘孜縣在內的川西北片區被國家確定為重點生態功能區。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對高原藏區的發展作了科學定位。州委、州政府明確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全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州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州。甘孜縣是長江上游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要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守生態綠色發展定力,以旅游經濟統攬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構建全域旅游統籌現代服務業體系;深化基地帶動,構建康北特色生態現代農牧業體系;堅持生態優先,構建康北綠色生態現代工業體系,探索推進縣域經濟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
(作者為甘孜縣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