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4年06月11日
◎縣融媒體中心
近期,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完成城鄉居民醫保費用集中征繳工作,參保群眾已經享受到了醫療保障服務。居民醫保繳費標準是否合理?未生病的居民參加基本醫保是否“吃虧了”?這些問題成了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
色達縣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就上述問題,從政策、醫保覆蓋面、報銷藥品種類、報銷比例等角度,解答群眾疑問。
色柯鎮久美措:我們縣近年來買醫保的群眾人數是否不斷下降,是否很多人沒有繼續參保了?
縣醫保局副局長李兵:針對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我縣的基本醫保參保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參保質量在持續提升。從宏觀上看,居民醫保參保人數保持穩定。相關數據近年來有輕微波動,主要是兩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參保數據治理。自2022年起,醫保部門以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上線為契機,連續兩年清理居民醫保跨省和省內重復參保數據有很多。這是居民醫保參保數據出現波動的最主要原因。
二是參保結構優化。由于大學生畢業就業等新增就業因素,部分原來參加居民醫保的群眾轉為參加職工醫保,每年都有部分參保人由參加居民醫保轉為參加職工醫保,造成了居民醫保人數和職工醫保人數此消彼長。
大則鄉窮措:幸好有了醫保,及時購買了醫保,切實解決了我們看病就醫的后顧之憂。
洛若鎮四郎達吉:2023年我國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為380元/年,有人認為費用標準偏高、漲速偏快,該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縣醫保局局長春勒:有輿論認為,與2003年“新農合”建立時10元/人的繳費標準相比,目前380元/人的居民醫保費用繳費標準增長太快。但是,我們不應單純看繳費標準的增幅,而應該看這增長的370元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什么。事實上,醫保籌資標準上漲的背后,是醫保服務水平更大幅度的提高。
一是對群眾的保障范圍顯著拓展。2003年“新農合”建立初期,能報銷的藥品只有300余種,治療癌癥、罕見病等的用藥幾乎不能報銷,罹患大病的患者治療手段非常有限。目前,我國醫保藥品目錄內包含藥品已達3088種,覆蓋了公立醫療機構用藥金額90%以上的品種,其中包含74種腫瘤靶向藥、80余種罕見病用藥,特別是許多新藥、好藥在國內上市后不久就可以按規定納入醫保目錄。以治療白血病的藥品“伊馬替尼”為例,該藥品剛在國內上市時患者服藥的年自付費用近30萬元,許多患者和家庭不得不“望藥興嘆”,在沉重的經濟負擔和脆弱的生命之間艱難取舍;2018年國家醫保局組建以來,該藥品集采并經醫保報銷后,患者每年服藥的自付費用降低至6000元左右,不斷完善的醫保制度讓無數患者和家庭重燃生命希望。
二是各類現代醫學檢查診療技術更加可及。20年來,在醫保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醫療服務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重大疾病診療能力比肩國際先進水平,一些領域領先世界。患者享受到的醫學檢查、診療手段朝著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方向大幅邁進,彩超、CT、核磁共振等高新設備迅速普及,無痛手術、微創手術等過去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診療技術日益普及并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廣大參保患者享受了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三是群眾的就醫報銷比例顯著提高。2003年,“新農合”制度建立之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普遍在30%-40%左右,群眾自付比例較高,就醫負擔重。目前,我國居民醫保的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維持在70%左右,群眾的就醫負擔明顯減輕,而這必然帶來醫保籌資標準的提高。同時,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群眾醫療需求的提升、醫療消費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加強醫保基金籌集,以為群眾提供穩定可持續的保障。20年間,居民醫保人均籌資標準雖然增加了370元,但醫療保障水平和服務的提升為群眾帶來的收益卻遠不是這370元可計量的。事實上,為了支撐醫保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國家在對居民個人每年參保繳費標準進行調整的同時,財政對居民參保的補助進行了更大幅度的上調。2003年—2023年,國家財政對居民參保的補助從不低于10元增長到不低于640元。如果一名居民在2003年-2023年連續參保,其醫保總保費至少為8660元;其中財政共補助至少為6020元,占保費總額的約70%;居民個人繳費共計2640元,只占保費總額的約30%。
在不斷完善的醫保制度的有力支持下,全國居民就醫需求快速釋放,健康水平顯著提升。醫保參保人享受更高水平的醫療條件、更大范圍的醫療保障、更高比例的醫保報銷、更為便利的醫保服務的背后,是中國醫保制度為人民生命健康的保駕護航。
綜上所述,應該應保盡保。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給父母、孩子和家庭提供保障。
下一步,醫保機構將繼續發揮我國基本醫保制度的確定性來應對疾病風險的不確定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著力緩解群眾看病就醫的費用負擔,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醫保服務,所以,請大家一定每年及時參保。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