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社會民生 >> 瀏覽文章

漢藏同心奔小康

甘孜日報    2018年01月29日

援藏隊員調研大蔥基地。

   ■縣委中心報道組 張德禧 文/

   千里之距,在人們心目中總象征難以觸及的距離,然而遠在千里的古蜀郫都,情傾雪域、心系道孚,用扎實的幫扶工作架設了兩地同心共融的連心橋,形成了兩地同力發展的零距離。在成都市郫都區的幫扶下,2017年道孚擁有了全省最大的春油菜基地;成立了全州首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核心示范區;麻孜鄉溝爾普村正在打造幸福美麗新村;八美鎮中古村、甲斯孔鄉古擁村40戶貧困戶180人實現脫貧;全年累計投入資金2388.26萬元用于改善民生、教育、醫療、發展產業、創新就業……道孚獲得了全省“三農”工作先進縣的稱號,這是道孚的微小改變,更是郫都區援建道孚穿透歲月的情誼見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走在郫都街頭,4個道孚特色農牧產品直營店格外引人注目。臨近春節,藏香豬臘肉訂單在乙米米電商平臺打開更大市場,引進成都市潤康油脂公司、成都乙米米科技、成都志華農場等5家企業入駐道孚。這是道孚產業發展的獨特模式,也是郫都區產業優勢和道孚資源優勢巧妙結合的范例。

   “以前羨慕內地的農家樂安逸好耍,現在我們自己村上有了海子步游道,也有了農家樂,周末生意好得很…”麻孜鄉溝爾普村支部書記四郎扎西所說的自己村上農家樂,就是郫都區餐飲商會去年6月在村上租用民居建設的特色藏家樂,走進藏家樂,寬敞的院壩、紅黃相間的崩科風格裝修格外惹眼,藏香豬制作的菜品搭配道孚大蔥色香味俱全讓人垂涎三尺,空閑時分,約上三五好友在溝爾普步游道的涼亭下曬著太陽聊著天,不遠處的大蔥基地和民居交相輝映,農旅融合發展初具規模。

   “我們從20166月開始籌劃藏家樂旅游,去年7月中旬正式進駐溝爾普村,感覺這里非常適合發展藏家樂。藏家樂的定位就是示范點,這個項目把郫都區的餐飲旅游經驗植入到了藏家樂,目的就是要以郫都區的好經驗帶動本地農民致富。同時,我們還希望吸引道孚縣的有志青年到藏家樂參加實訓,從包括菜品、服務等藏家樂管理方面培養本地百姓的創業技能。”藏家樂負責人周高鵬告訴筆者。

   據了解,郫都道孚在深化援建共識的基礎上,不斷突出郫都的自身特點,逐漸深化援建內涵,助推當地特色產業更好發展,有效增強了當地“造血”功能。僅2017年投入產業幫扶資金753萬元,帶動全縣種植春油菜20047畝,建立300畝大蔥種植基地核心示范區,支持內江市福美康養殖專業合作社與麻孜鄉互助脫貧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合作,實現藏香豬年出欄1000頭,帶動6個貧困村增收22萬元;積極牽線搭橋、大力推介道孚縣優質農牧產品和旅游資源,累計協助道孚簽約項目17個,合同協議金額約10億元;同時在道孚縣城新區建設高原特色農牧產品加工基地,發展特色農牧產品精深加工,引進成都市奧天網絡科技等公司,建立了“雪域精靈”和道孚縣縣鄉村三級網絡電商平臺及郫都區4個道孚特色農牧產品直營店,拓寬道孚產品銷售。截至目前,通過直營店和“雪域精靈”平臺已銷售產品超1000萬元。

   援藏情誼綻放高原

   “2017年援藏期間,我向單位提交了辭職信,正式留在縣醫院工作,道孚成為了我的新家。”第四批援藏醫生舒娟留在了道孚工作,這是郫都智力援助道孚的縮影。據了解,20169月,第四批郫都區援藏工作隊61人到達道孚,其中教師、醫療人員22名,占總人數的36%

   2017年郫都區累計投入資金151.3萬元,改造提升幼兒園3所;發放81.3萬元助學248名貧困大學生;追加財政資金349.19萬元,支持縣醫院采購中央制氧供氧系統和手術凈化室等設備;落實資金30萬元,支持下拖鄉一吾村、格西鄉牧業村衛生院達標建設,全年共計開展26次巡回醫療、遠程會診、衛計人才培訓,有效改善醫患比例現狀,切實提升醫衛人員技能水平;結合道孚高原特色農牧產業優勢,建設“郫都—道孚創新創業就業服務中心”,開展創客載體培育,引導道孚本地致富能手、村黨組織負責人、青年大學生等人才積極開展創新創業;組織黨政機關、教育、醫療等專業人才320人到郫都區開展培訓11次;郫都區旅游、餐飲等企業開展旅游接待、菜品制作、技能提升等各類培訓共計260余人次;開展就業扶貧專項招聘會1次,實現了120人穩定就業。

   “對口支援不僅是資金援助,更要以教育援建增進當地百姓民生福祉,還以智力援建、文化援建等多種形式,讓大家感受溫暖。”道孚縣副縣長、郫都區第四批援藏工作隊長閔曉春如是說。

  • 上一篇:援助 讓“高城”理塘變了樣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