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社會民生 >> 瀏覽文章

春暖高原

甘孜日報    2018年04月03日

       

      (上接42日第五版)

         ■本網記者 馬建華

        在該村蘋果種植示范園,貧困村民李軍忙著為新栽下的蘋果樹澆水。“我在蘋果種植合作社打工,每天有110元的勞務費;我家還加入了蔬菜種植合作社、藏香豬養殖合作社,每年可以增加一大筆收入。”李軍高興地說:“在合作社務工、種植蔬菜、養殖藏香豬,這幾項收入就足以讓我家甩掉貧困戶的帽子。”

       李軍一家脫貧的信心來自哪里?他算了一筆收入賬:2017年,合作社種植的蔬菜豐收了,他家分得5000元,閑時到蘋果種植示范園打工掙了1.2萬元。年底,合作社養殖的藏香豬變現,又是一筆不少的收入。

    “實現脫貧奔康,建強產業是關鍵。”該村第一書記何鵬說,該村立足實際,按照“村里有美景、村內有美業”的發展思路,截止目前,尖茶坪村缺乏勞動力的15戶貧困戶已將“扶貧小額信貸基金”貸款入股盛煌公司,簽訂入股協議,入股資金合計45萬元,貧困戶分紅達到36000元;尖茶坪村20戶貧困戶“產業周轉金”借貸入股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入股金合計20萬元,20戶貧困戶分紅達到16000元。盛煌公司與貧困村農戶建立產業合作模式,收購油菜200余畝,預計實現產值34萬元;第二季種植蔬菜200畝,預計年底實現產值80萬元。2017年,兩戶蘋果、花椒種植大戶帶動農戶進園務工,用工數量將達到400余工天,農戶收益達4.8萬余元。尖茶坪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已建成標準化商品豬飼養圈舍500平米,已投放母豬40頭,合作社將采取“公司+合作社”發展模式,合作社將培育的仔豬投放給本村農戶,合作社提供技術并回收,達到合作社與農戶“共贏”的目的。利用貧困戶每戶1000元產業發展資金在2016年基礎上,鼓勵群眾培育發展養雞、藏香豬等特色養殖業,培育養殖大戶3戶,預計存欄數達到3100頭(只),實現產值30余萬元。

     據瀘定縣農牧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止20175月,在全縣建成特色農業產業基地2660畝,其中:水果基地800畝、蔬菜基地700畝、魔芋300畝、羊肚菌基地250畝、中藥材基地610畝、木耳種植36000棒;完成牲畜圈舍建設4800平方米,引進種羊15頭,發放貢嘎中蜂255桶、發展養雞5000只。可幫助1858人脫貧。

     一村一產業

    千帆競發新村美

  “快瞧!紅彤彤的草莓旁長滿剛冒出頭的羊肚菌,在采摘羊肚菌的同時又能品嘗新鮮的草莓,太愜意了!這種栽培模式很有創意!”在康定市大河溝羊肚菌試驗示范基地,前來參觀的群眾對這樣的套種模式贊不絕口。

    甘孜州農科所副所長、研究員羅孝貴介紹說,該基地承擔了羊肚菌人工栽培試驗、示范,近年來,已成功探索出羊肚菌凈作,羊肚菌與草莓、水果、油菜套作,羊肚菌與香菇輪作等栽培模式,從而提高土地、設施利用率,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在瀘定縣田壩鄉上松村雪山食用菌種植基地,一個個黑色遮光網覆蓋的大棚下,朵朵羊肚菌如雨后春筍般涌滿整個菇棚,個個頭上頂著細細的水珠,如帶著露水的黑珍珠散落一地。

    “今年種了10畝,按目前長勢,預計畝產400斤鮮品沒問題,加之今年鮮菇價格穩定在60元左右,又將是一個豐收年!”基地負責人李守城說,以前種玉米、蔬菜,每畝地年收入不到2000元,現在除去所有成本純收入上萬元。

    “羊肚菌的產值是傳統農作物的10倍以上!”甘孜州農科所所長、研究員楊開俊介紹,甘孜州大渡河沿岸區域氣候土壤適宜,是全國生態羊肚菌產業發展的優勢產區,產量高、品質好、產值高。隨著人們對羊肚菌需求的逐年增大,僅靠野生資源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人工栽培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2015321日,在省農業廳組織的“甘孜州羊肚菌產業推進項目”測產驗收中,由康定市姑咱鎮浸水村的“康定市怡農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的10畝“川羊肚菌1號”新品種,測產結果鮮菌畝產達508公斤,創造了全國羊肚菌單產的新紀錄。按照當時羊肚菌的市場價格每公斤150元計算,其每畝產值7.62萬元,助農增收6.02萬元。

    “感謝省、州專家的技術指導,種植的10畝羊肚菌已采摘了兩批,收鮮菇8000斤,目前地里還在出第三批,預計畝產鮮菇在800斤以上,收入近50萬元左右。”瀘定縣冷磧鎮團結村示范戶喻群計算著羊肚菌的豐厚收入喜不自禁。

    通過5年試驗和推廣,2016年,全州推廣種植羊肚菌3400畝,已初具規模。2017年,由于受氣候影響,預計畝產鮮菇達350斤,按照目前市場每斤60元計算,今年全州預計將實現產值7140萬左右,助農增收3000萬元以上。

    2017813日,理塘縣甲洼鎮俄曲村,貧困村民斯朗擁忠正在瑪吉阿米花園農莊里給茄子打枝。 201610月下旬,理塘縣引進甘孜州盛煌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俄曲村成立瑪吉阿米花園農莊,這讓斯朗擁忠不但在家門口打上了工,還成了土地流轉給公司后收取租金的“老板”。

     斯朗擁忠家有6口人,上有年邁的雙親,下有年幼的兩個孩子,全家靠沒有一技之長的老公打些零工維持生計。守著肥沃的土地,一家人生活卻過得緊巴巴,2016年初,斯朗擁忠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6年,斯朗擁忠家2.4畝土地流轉給盛煌農業公司,每年每畝可收入租金600元。201610月,瑪吉阿米花園農莊開始建設冬暖式蔬菜大棚,斯朗擁忠等5戶貧困戶被優先招進公司,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到20173月底已拿到了1萬多元的工資。

    瑪吉阿米花園農莊是理塘縣甲洼田園綜合體的核心部分。園區用地規劃1050畝,主要分為設施農業、鄉村休閑、農事體驗、環境生態四大板塊,由蔬菜(水果)種植、有機養殖、濕地公園、花園農莊、生態智能溫室以及農業旅游地產開發等項目組成,是理塘縣新型農業產業發展的試點示范工程。

    離俄曲村不遠的甲洼鎮下依村是2017年的計劃脫貧村,通過省外事僑務辦公室資助、理塘縣財政扶貧資金和村民籌資等多種融資渠道,對瑪吉阿米花園農莊大棚建設進行投資。農業大棚的建設資金總投入300萬元,按照每股1000元的標準計算,共計3000股,通過設置基本股、低保優惠股、貧困特惠股、獎勵股四種股形,股權量化到全村229人。

    下依村集體經濟股權量化領導小組組長、村支部書記赤乃說:“按照股權量化方案,得到的股份份額標準是一般成員享受‘基本股’,標準為11.4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貧困特惠股’,標準為17.10/人。”村里每年以1.5萬元/畝的價格將大棚設施租賃給瑪吉阿米花園農莊經營,目前已出租10個大棚,還有30個大棚正在建設中。所得收入按股分紅,實現全村村民持續穩定增收。(未完待續)


  • 上一篇:鄉村振興筑夢美麗家園
  • 下一篇:“康巴兵王”的家鄉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