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社會民生 >> 瀏覽文章

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甘孜日報    2018年06月11日

周易洪在魚通鄉表演快板。

     州委、州政府決定將精品化發展羊肚菌產業,引入文創集團參與品牌打造、精品包裝、產品宣傳和市場拓展;將實施良種繁育,保持品種品質,培育專業養殖戶,發展壯大藏香豬產業;將重點打造康定市折西農作物大地景觀旅游示范區,成片成帶成規模建設從朋布西到瓦澤鄉30公里范圍內5萬畝特色農林產業基地,發展種養結合、文旅結合、農旅結合、牧旅結合、林牧結合的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州委、州政府作出了在大渡河片區實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的決定。6月6日至10日,州委宣傳部、州扶貧辦結合全州開展的“潤育工程 ”,組織宣講員在康定、瀘定、丹巴開展“激發內生動力助力脫貧攻堅”宣講活動。

    ◎實習記者 包小玉

    本網記者 馬建華 /

    67日,康定市姑咱鎮康和廣場,烈日炎炎,聽說州委激發內生動力助力脫貧攻堅宣講團要前來宣講,村民們或開著小車,或騎上摩托車前來聆聽宣講。

    “老鄉好,恭喜你們市被州委納入大渡河片區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宣講前,我州優秀宣講員、九龍縣呷爾鎮文化站站長王長生主動與姑咱鎮章古村村支部書記譚興發搭訕。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康定市將以魚通為核心、姑咱、麥崩、舍聯、前溪為支撐的“一核五點”鄉村田園綜合體,根據不同村莊的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繼續打造“一村一品”,著力培育特色種養殖產業,壯大培育農產品特色品牌,創造一批國家級、省級有機產品示范區。借助雅康高速通車,著力打造“成都后花園,康養+休閑”,升級改造萬張床,確保能夠接待萬人游、提供萬人吃,打造一批生態宜居的特色示范村寨,促進群眾致富奔康。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好,我們有盼頭了。”譚興發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他與王長生熱聊,章古村以前是貧困村,共有15戶貧困戶,享受了所有國家脫貧攻堅政策,2014年,浙江投入300萬元資金,村里基礎設施大改善,2017年實現了整村脫貧,24戶新修了房屋,44戶房屋進行了風貌改造,水、路、電、寬帶均已建成,安裝了路燈,家家戶戶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全村人均收入達到了6000元以上。今年全村種了300畝花椒,預計3年后可見成效,村民們自主搞農家樂、交通運輸等,實現可持續增收。

    “華丘有個陳雪峰,雖然自小因病殘,但他人殘志不殘,從早到晚忙不空。起早貪黑掙點錢,不給國家添麻煩。而今年近六十坎,勝過青年男子漢。每年收入兩三萬,小康路上沖在前。”王長生以身邊人創作的快板迎來群眾的陣陣掌聲。

    姑咱鎮日地村村支部書記張建萍說,王長生和周易洪通過自己的精心創作,宣傳了國家和省州的方針政策,寓教于樂,讓群眾明白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村上也在開展文藝活動,這樣的宣講方式值得借鑒。2016年,日地村實現了整村脫貧,群眾物質脫貧容易,但精神脫貧卻比較困難,國家扶貧項目資金是用來“造血”的,而不是“輸血”,村委會要積極引導村民們利用好扶貧項目資金自主創業實現致富,還要結合正在開展的潤育工程,教育引導村民感黨恩、守法制、奔小康。

    “感謝國家搞改革,中國發展有特色。要是國家不改革,我們可能啥沒得。全靠國家搞改革,而今人們啥不缺。全靠努力抓產業,彰顯勤勞的本色。五千年的文明史,傳統文化樹英德。人民努力再創業,家家有房又有車。”周易洪表演了一段快板后告訴村民,康定市已完成折東4005畝羊肚菌、1600畝青脆李等種植,同步推進5000畝干果基地建設,建成藏香豬、藏鄉雞養殖小區6個。

    在時濟鄉宣講現場,若吉村村支部書記唐玉橋說,若吉村與四川民族學院隔河相望,群眾致富的愿望很迫切,村民們跑運輸、房屋出租、賣蔬菜水果、開辦農家樂,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1.1萬元。聽了宣講,心情振奮,州和康定市把鄉村振興戰略細化到了每一個項目,切合了各個村的實際,體現了一村一品,作為村干部,要認真領會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核和實質要義,結合村情,把政策宣傳好、貫徹好,要讓老百姓真心融入和投入到鄉村振興戰略中來,發揮主人翁的作用,把若吉村打造成觀光旅游農業村。

    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康定市按照“一軸、三線、三片”“西山東水、中名城”的空間布局,突出抓好大渡河環湖旅游經濟區建設,充分借助水的優勢,考慮人的需求,融入游的元素,發展環湖旅游經濟新業態。緊緊圍繞“泡著溫泉看雪山”的發展思路,打造野壩水上樂園,建設“雅拉、新老榆林、折多塘”溫泉公園。大力推動“旅游+文化業”,深度挖掘魚通文化和川西民居特色,打造魚通刺繡坊和民族特色村寨,逐步恢復魚通土司官寨,吸引更多游客到康定“春賞花、夏避暑、秋觀葉、冬玩雪”。

    周易洪告訴鄉親們,市委市政府已經對全市的鄉村振興作出了戰略謀劃,只要鄉親們擼起袖子加油干,美好藍圖一定會成為現實。在舍聯鄉宣講現場,雄居村支部書記代希軍喜上眉梢,這兩年,雄居村道路硬化了,村民通過發展花椒、核桃、羊肚菌等產業,人均收入達到了6000元,村民人均收入最高的已經突破10000元。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面對新時代的好政策、新機遇,農牧民群眾正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擼起袖子加油干,爭做新時代有目標、有干勁、自強自立、開拓進取的農牧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今天的情歌故鄉,農民正在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 上一篇:康定到雙流客車在提速
  • 下一篇:康南地區檢測機動車不用跑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