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社會民生 >> 瀏覽文章

腳踏高原 眼望世界

甘孜日報    2018年12月10日

記四川省優秀民營企業甘孜州康定藍逸食品有限公司

藍逸公司購奶款集中發放儀式。

      ◎本網記者 劉小兵 文/圖

      牦牛渾身是寶,素有“高原之舟”的美譽,是藏區牧民最重要的生產、生活資源和致富依托。甘孜高原生態絕佳、草場遼闊,牦牛養殖歷史悠久、牦牛文化絢麗厚重,牦牛品質一流上乘、牦牛產品豐富多樣。

       一方資源富裕一方百姓是人類發展亙古未變的追求。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讓天然原生態、營養價值高的牦牛奶變成高端商品、走進國際市場、發揮更大效益既是時代發展催生的需求,又是牧民群眾迫切的愿望,更是市場主體發展的機遇。甘孜州康定藍逸食品有限公司正在追求這一事業,并已取得輝煌成績?!皳碛?2個項目授權專利”“20多個產品銷往全國20個?。ㄊ校┘半娚唐脚_”“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帶動當地牧民經濟大增收、思想大解放”……談及該公司,總有一大串充滿贊美的語句;但在公司董事長張榮看來,這些贊美只是階段性成績。記者在與張榮深入交談后,發現藍逸所走的正是一條充滿甘孜特色的產業開拓之路。

       起源于公益 走出創業大步伐、助困新路子

       張榮在康定牧民群眾中很受尊敬,大家親切地叫他“牦牛書記”;對于這樣的稱謂,張榮心滿意足,他說:“大家這樣叫我,就證明我當初的選擇是對的?!闭鐝垬s所言,藍逸的誕生確實和一個堅定選擇有關。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之后,時任蒙牛集團總裁助理、蒙牛冰淇淋事業部總經理的張榮按照蒙牛集團的安排,來到甘孜州開展公益援建工作。經過與康定市黨委政府的溝通,蒙牛集團決定在康定市援建5個衛生站,其中一個衛生站選址建在康定市折多塘村。張榮因為修建衛生站和折多塘村的干部群眾有了一段較長時間的密切接觸;在接觸中,張榮被當地群眾的善良所感動,也因當地的貧困狀況所觸動,同時與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衛生站建成后,當地干部群眾對張榮感激萬分,而張榮卻總覺得自己還可以為大家多做點事。

        時任折多塘村村委會主任張布楚在與張榮的一次交談中說:“你來這里捐助,村民萬分感激;但這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希望你以后有機會來這里發展產業,真正帶領我們致富。”

        感情與責任的雙重呼喚;建議與意志的高度契合。張布楚的話如一顆種子扎進張榮的心里。從那以后,張榮每年都會利用假期時間,到甘孜州各地進行走訪考察。張榮在走訪考察中發現,當時我州許多老百姓生活在貧困線下,有的牧民家庭除了政策性補貼外,幾乎沒有現金收入,生產的產品幾乎都是自給自足,剩余產品也賣不到好價錢,而且當時甘孜州也沒有什么品牌產業,尤其是能讓牧民群眾直接受益的產業幾乎是空白。“一個地區不發展產業,怎能真正發展起來呢?產業發展如此薄弱,他們又何以靠企業改變人生?”張榮心中思緒萬分,在甘孜創辦企業的決心更加堅定。

      創業關鍵是要確定做什么項目。張榮在走訪和實地調研中發現,隨著市場消費的生態化發展,高原特色農牧產品的市場熱度越來越高,牦牛產品則是最熱賣點之一。雖然,甘孜州的牦??偭拷?60萬頭,幾乎所有牧民家庭都養有牦牛,但由于牦牛生長周期長,而且牦牛奶制品的制作粗放,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極低,經濟貢獻并不理想;所以在牦牛奶上做文章是最好的選擇,而且發展空間巨大。確定了基本方向后,張榮又到尼泊爾考察了瑞士建的牦牛奶酪廠。通過考察,他發現牦牛乳制品具有發展成全球性產業的潛力,把甘孜州的牦牛乳制品產業發展好了就能有效解決甘孜廣大牧民脫貧的問題,從而開創出“社會助困、產業助困、企業助困相結合”的助困新模式。

      心之所念、行之所向。2012年8月,已是中糧集團品牌管理部總經理的張榮毅然辭職來到折多塘村。張榮與康定相關部門主動接觸并表達了創業想法,在得到肯定回應后,張榮于同年10月,投資600多萬,創辦了藍逸高原食品有限公司,走出了自主創業的大步伐。

      立足甘孜 開創高原新業態、地企好關系

      牦牛奶是好東西,但以何種產品形態將其推向市場,形成最有前景的產品,是一個必須精準研究的話題,所以藍逸公司在成立的前3年,就把精力用在產品研發和市場調研上。

      3年來,張榮帶領骨干團隊多次到國內外調研考察,終于發現牦牛乳制品在世界市場具有“新興性”和“廣闊性。同時,為了進一步確定甘孜藏區牦牛奶的主要成分和營養價值,張榮多次將新鮮牦牛奶空運到北京、上海等地的科研機構進行檢驗分析,在確定牦牛奶含有多種珍稀元素和人體重要營養后,張榮明白了牦牛奶不只是高端牛奶,而且是高級營養品。

      基于對市場前景和產品特性的判斷,張榮確定了“深加工與原生態相結合,市場化與特色化相互結合”的發展定位,走一條“特色牦牛文化+原生態牦牛奶原料,高端牦牛奶制品+特色高原文化旅游”的特色發展之路。而要踐行這樣的發展思路,就要有專業化的管理和技術團隊。因此,藍逸公司從成立之日就將人才體系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在引人、選人、用人和留人上苦下功夫。憑借公司的科學發展理念和張榮本人在圈內的影響力,藍逸公司逐步建立了一支聚集曾在中糧、雀巢、伊利、蒙牛等國內外頂級公司任職的優秀人才管理技術隊伍;同時,公司積極面向全國招聘高端人才,面向內部培養骨干人才;經過長期積累,公司引進和培養了56名具有管理能力和技術精湛的高端人才,成為了四川“三州地區”唯一擁有“四川省千人計劃”專家團隊和個人的公司。

      在專業團隊的不懈努力下,藍逸公司先后獲得了32項授權專利,研發了全球首款雪域高原冰淇淋——藍逸冰淇淋、藍逸牦牛乳酸奶、V藍逸牦牛乳氨基酸飲料、藍逸格拉措奶茶、藍逸牦牛乳酥油等5大類、20余個產品,為甘孜牦牛產品開創了新業態。

      企業的發展與地區的發展相輔相成。藍逸公司高度重視與當地群眾、企業和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與群眾的合作中,藍逸公司根據奶源分布,在康定、德格、理塘等地建立生產基地、奶站和牧場;按照“基地+村級組織+牧戶”的模式,與當地群眾進行合作,向當地群眾提供入股分紅、簽訂原奶訂單收購協議、吸收群眾就業、培訓科學養牛擠奶技術;在與企業的合作中,藍逸公司積極與當地企業共同合作、共謀發展,主動爭取政府的支持幫扶,積極承擔社會、政治責任。

      目前,藍逸公司已在康定、理塘、上海成立了分公司,公司產品通過經銷商代理、直營、電商等途徑銷往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和電商平臺。公司的快速發展為甘孜群眾帶了不菲紅利。日前,在該公司舉辦的“手牽手、心連心,產業發展為人民——藍逸2018年俄達門巴村奶款發放大會”上,就一次性向康定市俄達門巴村的87戶群眾發放了46萬元收奶款,使該村平均每戶創收5200多元。在張布楚看來,藍逸公司對甘孜產業發展的最大貢獻是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創造了一種高原食品產業化發展的新模式,提高了當地奶制品的生產技術,解放了廣大群眾的思想。

      張榮坦言,藍逸公司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得益于甘孜經濟社會和基礎設施的飛速發展,一方面得益于當地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他說:“公司成立六年來,見證了甘孜的飛速發展,也和地方建立了良好的共贏關系?!?/p>

      著眼世界 爭做全球大品牌、甘孜好名片

      張榮把藍逸公司的發展規劃分為5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2年至2015年,任務是創辦公司;第二階段是2016年至2018年,任務是確定核心產業、核心市場,成為州級龍頭企業;第三階段是2019年至2021年,任務是在國內主要城市銷售產品,成為四川省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第四階段是2022年至2024年,任務是成為上市公司、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打響“中國的藍逸”品牌;第五階段是2025以后,任務是讓產品走向世界,成為國際品牌。

      被問到為何有這么大的“野心”時,張榮說:“甘孜高原絕佳的生態環境、深厚的牦牛文化,使牦牛乳制品具有上乘的品質,奠定了藍逸成為世界品牌的堅實基礎。公司堅持擁護‘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基本經濟制度,堅信民營企業可以在國民經濟中發揮重大作用,同時國家對民營經濟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等等因素,增強了讓藍逸產品走向世界、成為國際品牌的信心。”

      心存理想、不斷前行,終能成功。11月20日,藍逸有限公司在全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上,被確定為全省100戶“四川省優秀民營企業”之一。張榮告訴記者,這一榮譽既是對藍逸公司自身發展和服務社會的認可,更鞭策藍逸公司繼續精于研究、勤于探索,不斷研發產品、開拓市場,積極探索建立與當地群眾和地方發展更加緊密的互利合作模式,更有效地帶動甘孜群眾經濟增收、技能提升、思想解放,并在企業發展的同時承擔更多的社會、政治責任。未來3年,藍逸公司將打造康定市“藍逸牦牛奶產業園”和理塘、德格牦牛奶生產基地,在九龍縣、色達縣、新龍縣、白玉縣、爐霍縣等地建設藍逸牧場或中心奶倉,將牦牛乳制品打造成為甘孜州的特色產業,為甘孜州脫貧奔康闖出一條特色化的產業之路。

      張榮告訴記者:“提高青藏高原農牧民生活水平,滿足消費者對優質高原特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建設世界一流食品品牌企業是藍逸公司的企業愿景和創業初衷。除了直接推動全州牦牛產業創新發展,藍逸公司還希望將自身打造成甘孜最好的宣傳名片,讓國內外的人一聽到藍逸就想到甘孜、向往甘孜,最終推動甘孜全域旅游和其他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而打造經典旅游路線“圣潔甘孜·藍逸之旅”則是藍逸公司實現這一目標的既定抓手?!?/p>

       張榮認為,在藏區發展的民營企業應當承擔起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責任,因為這既是企業發展需要,也是一種責任擔當。企業如何發揮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作用,最根本途徑就是自身發展好,為群眾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增加群眾的經濟收入。張榮直言,雖然甘孜州企業發展的硬件條件、服務環境和政策保障,在近年來都有了質的飛躍變化,但整體水平低下,人才、資金、技術上的瓶頸等問題仍然突出,希望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上提出的“20條建議”能在甘孜精準落地。

  • 上一篇:理塘縣下木拉鄉產業很紅火 村民享紅利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