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社會民生 >> 瀏覽文章

躍馬揚鞭扶貧路

甘孜日報    2019年10月31日

      ◎范河川

      (上接10月30日)

       在色達采訪七天時間,我們走訪了2個鎮14個鄉,僅大章鄉沒有到。在去大章鄉的路上碰見了縣防疫站鼠疫監測、采樣工作隊,到點上與居住地采訪、拍攝他們,來來回回就到了傍晚。聽工作隊的醫生講,他們都在這里工作了半個月,其中一位師傅的愛人生孩子都沒有走,他們每年都是如此,人雖少,但在這個時間段需要堅守在這里檢測、采樣。在七天采訪期間驚喜不斷,縣衛生局副局長劉偉全程陪同。這是一位漢族干部,在色達工作20多年,分管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項目,黝黑的臉龐總是充滿自信。“我們色達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已經全部完成,新分來的醫務人員可以拎包來住;每個衛生院負責人進行了嚴格的考核,制定了完善的規章制度。條件的改善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劉偉高興地對我們說,我覺得,色達基層衛生院的建設、管理走在了甘孜州18個縣第一梯隊,高海拔縣建設施工周期短,能這么快建成簡直是一個奇跡。

       在泥朵鄉衛生院,一位普吾寺叫扎西加的僧人對我說:“衛生院建成這樣,管理也好了,醫生又負責任,還定期到村上注射疫苗,老百姓病少了,這樣的精準扶貧老百姓最歡迎。”他的話深深地觸動了我,牧區因病返貧的現象太多,扎西加說的是心里話,衛生扶貧,鄉鎮衛生院的建設與管理缺一不可。

       在這里我們見到了全國“最美接種醫生”秦孔平,在我印象中醫生都是專業性很強的,接種醫生重點工作應該是預防接種,但見到她的時候她正在給孕婦做B超,整個上午一直在忙碌,外科清創、縫針、包扎、拿藥,到中午一點她和同事還沒有吃午飯。我們一行人當時看到這種情況,都不敢相信一個鄉衛生院如此忙,這里的醫生如此敬業,顛覆了以前對鄉鎮衛生院的認知。“沒有辦法,在基層只有當‘萬精油’,小秦非常好學,一個漢族弱女子,能夠用藏語和當地牧民交流,是這里的業務骨干。我記得有一次她在下村開展預防接種時突遇暴風雪,導致感冒伴發急性肺水腫,連續輸液8天才好轉,局上很關心她,提出把她調離泥朵鄉,到氣候好點的鄉鎮工作,她說能夠堅持。后來又有4次調離機會,她都沒有走,說這里的鄉親離不開她。”劉偉繼續介紹說:“其他醫生都很優秀,泥朵鄉雖然位于4200米的高原,但人口相對集中,衛生院院長實行應聘制,縣防疫站副站長主動下來的,他下來后管理得到了加強,醫生、護士都有了積極性。”

       正如劉偉介紹的那樣,第二天秦孔平的愛人陳曉明和藏醫扎巴陪同我們前往村衛生所,因為修路起得早,二位醫生早早起來,騎上摩托車隨同,他們說草原上路不好,沒有人帶路找不到村衛生院,確實如此,如果沒有他們帶路要在草原上找到衛生院非常困難。路上小陳對我們說:“我們每年都要到這里打疫苗,色達縣免疫規劃工作起步晚、欠賬多,人員少、戰線長,以前打疫苗的時候許多老百姓不配合、不接受預防接種工作,有的家長由于缺乏衛生知識,認為‘孩子好好的,沒有必要打預防針’‘孩子太小,不打預防針’,有的甚至把小孩藏起來。因為打預防接種要交代有副作用,家長就更加抵觸,說出了問題你們負得起責任嗎?但我們還是慢慢做工作,耐心講醫學常識,還是把工作開展下去了。現在好了,老百姓普遍認識到了打疫苗的重要性,到時間都帶小孩主動要求打疫苗。”我順便問起他是如何愛上小秦的,他靦腆地說:“我和她是學藏語開始的,我們在醫院經常詢問病人,和懂藏語的同事們進行口語交流,在帳篷跟牧民學習當地藏語,把學習藏語作為每天的必修課,逐步用藏語和群眾進行溝通和交流,面對面向他們講解預防接種常識,宣傳預防接種好處和國家惠民政策,與他們拉家常、促膝交談,算健康賬、經濟賬,以牧民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現身說法打通‘最后一公里’,就這樣相互交流經驗,說著說著愛上了。”多么純真的愛情,是事業、責任、上進心建立的愛,是新一代年輕人的追求。 (未完待續)

  • 上一篇:點亮童年夢想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