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0年07月11日
“一干多支”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什么關系
□川報記者 梁現瑞 王國平 張明海
作為省級層面的區域戰略——“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如何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一國家戰略相銜接?這是全會上備受關注的話題。
記者第一時間采訪多位與會代表,帶來最新解讀。
談關系
一個全局一個局部
一個是戰略引領一個是重要支撐
“戰略全局。”講到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時,省發展和改革委主任李剛特別在這四個字上重重標記。在他看來,這四個字集中體現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分量。
具體來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并非只著眼于川渝兩地乃至中國西部,而是著眼于全國,加快構建陸海聯動、東西雙向互濟對外開放新格局。
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是省委深刻把握新時代治蜀興川的歷史方位,緊扣新時代新要求,圍繞建設經濟強省作出的省級層面的區域戰略。
兩者一個全局一個局部,前者是戰略引領,后者是重要支撐。
看引領
既是方向指引
也是動力牽引
引領體現在哪?“首先是方向的指引。”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認為,“瞄準了方向,就不會迷路跑偏。”
黨中央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目標定位,是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這個“一極兩中心兩地”,標定了成渝地區未來發展的戰略方向。
“也是動力牽引。”廣安市委書記李建勤坦言,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對于四川來說,無疑是寶貴的歷史機遇。
具體來說,國家戰略擁有與之相匹配的政策和項目支持力度。他以成渝中線高鐵舉例,如果沒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提出,項目進展恐怕很難這么順利。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這些國家機遇最終會變成推動川渝兩地發展的動力,自然也會對“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實施產生牽引帶動作用。
說支撐
既是對極核的支撐
也是對全局的整體推動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
“沒有成都、重慶兩個極核的崛起帶動,就談不上雙城經濟圈。”眉山市市長胡元坤說得直白。在他看來,“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從時序上講,先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從內在關系看,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支撐。“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明確,要做強“主干”,支持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只有做強成都這個主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西側極核才有支撐。
支撐,同樣體現在對成渝兩地的整體帶動上。內江市委書記馬波認為,雙城經濟圈不只是做大成都、重慶兩個中心城市,還要通過雙核帶動、促進區域中心城市競相發展,帶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部崛起、南翼跨越、北翼振興,實現整個區域“水漲船高”。
拿中部崛起來說,“一干多支”早有謀劃,那就是要發展“多支”,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板塊,通過“干支聯動”“支支互動”,形成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而這個過程,也必將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論目標
統一于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
“角色不同,但路徑和目標一致。”在自貢市委書記范波看來,盡管兩大戰略分屬不同層級,但目標取向和實現路徑卻高度一致,這就是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的是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而“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同樣鎖定建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體系。兩者統一于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要堅持高端引領、強化創新驅動,“不能一哄而上,降格以求。”這一要求讓宜賓市委書記劉中伯記憶深刻。
多位與會代表提到同一個關鍵詞:尊重規律。
省委第四巡視組組長丁宗進舉例,東京灣區國土面積占日本土地的3.5%,但人口和經濟總量占了日本的三分之一。這就是中心城市集聚的效果。推及兩大戰略,共同的選擇是尊重區域經濟發展規律,強調中心城市帶動引領作用,突出成都主干、極核。
“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當分離,就是一種體現。”達州市市長郭亨孝對會議明確建設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很興奮。在他看來,核心一點就是要弱化行政區,強化經濟區,尤其是在川渝毗鄰地區,具備融合發展的地利,更要推動協同發展。
“企業要唱主角。”川投集團董事長劉體斌認為,政府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為,要體現在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營商環境的改善;不為,主要體現在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上。比如,具體做什么?在哪里做?這些要交給企業去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