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3月17日
稻城縣俄牙同鄉的鄉村振興之路
村民查看羊肚菌長勢。
◎本網記者 楊杰 肖宵 見習記者 澤仁彭措 文/圖
3月暖陽,喚醒高原的春天,給“美麗凈土”稻城帶來勃勃生機。在縣城以南200公里處的俄牙同鄉,已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山間梯田綠意盎然,連排黑色大棚中羊肚菌破土而出,農人們播撒下希望的種子……在這個驅車要經過20道拐才能到達,昔日全縣最偏遠的“天路藏鄉”,一片片山林果園郁郁蔥蔥,一戶戶農家小院洋溢幸福,一個個特色品牌引領示范,現代化農業正釋放出嶄新活力,化為躍動音符,奏出了鄉村振興動聽的旋律。
產業興 托起鄉村富裕夢
鄉村振興的核心是產業振興。
在俄牙同鄉牙埡村,許多農戶的田地都被黑色大棚覆蓋。走進棚內,透過薄膜依稀可見一朵朵羊肚菌幼菇已破土而出,升柄展傘。
看著長勢喜人的羊肚菌,蹲在地里的村支部書記四郎澤仁憧憬著即將到來的“春收”:“再過十幾天,就可以采摘了,希望可以賣一個好價錢,全年一畝地的收成可有一萬六千多元呢。”
羊肚菌,是黨支部領著村民從外面帶回來的“致富傘”。
“2018年,我們就到云南楚雄州學習羊肚菌種植,2019年又到附近的涼山州木里縣學習種植技術,經過兩年試種,大家都明白種這蘑菇能掙錢。”俄牙同鄉黨委書記羅絨格勒介紹說,經過幾年發展,羊肚菌種植已經成為牙埡村的支柱產業,“今年這個村已經有94畝地種上了羊肚菌,預計可實現產值100余萬元。”
羊肚菌是外來“落戶”的“寶貝”,“亞丁飛雞”則是本地土生土長的“致富雞”。
2017年12月,俄牙同鄉同頂村有了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的主要業務便是“養雞”。
“‘亞丁飛雞’是我們稻城本土的一種藏香雞,具有肉質細嫩、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等特點,已經申報了地理商標。”談到養殖產業,俄牙同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格次仁非常自豪,“幾年下來,同頂村這個合作社的藏香雞年出欄量超過了2700只,周邊幾個旅游景區附近的許多餐館都上門收購,可以說是供不應求!”
“亞丁飛雞”成功“飛”到各地游人的餐桌,而合作社的負責人頂真汪堆則盤算著如何同縣里產業布局相融合,實現“內部挖潛”。
“計劃創新養殖模式,由合作社提供雛雞,農戶來飼養,雛雞長大后合作社再回購銷售,形成養殖、回收、銷售為一體的養殖生產供應鏈。”
與此同時,在縣級聯系領導的指導下,該鄉境內向英村、下同村、牙埡村、俄眉村、同頂村五村聯動打造的千畝花椒基地品牌正叫響全州。大片的“瘠山”逐漸變為“金山”,產業正在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激活了俄牙同廣袤的土地,鼓起了農牧民群眾的“錢袋子”。
環境好 打造新時代美麗鄉村
一條條通村聯戶路寬闊整潔,一個個農家小院幽雅別致;道路旁,樹木花草錯落,球場上,孩子們揮汗如雨……
“村里現在是一年一個樣,路寬了、環境好了,人的心氣兒也跟著越來越好。”在道路旁,忙著整理枯草的牙埡村村民汪堆搖身變成“環衛工人”,談起村里的變化,他倍感幸福。
自去年稻城縣全力開展全域無垃圾試點工作至今,俄牙同鄉出現了多個這樣的“美麗鄉村”。
“黃桃、金潘桃、白如玉桃、李子、中國櫻桃、蘋果,聽說全鄉要種植的水果品種多得數都數不過來。”陽光下,同頂村村支部書記正在自家院中悉心照料著前段時間種下的果樹苗,“我們全村的農家小院內和大家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都種上了時令水果,果樹全長高了村里就更漂亮了,賣水果還能增加大家的收入。”
“利用農家小院和空地分散種植時令水果,既美了鄉村,也富了農民。”羅絨格勒介紹說,從今年開始,俄牙同鄉便在縣主要領導的指引下,開始組織各村試種時令水果,發展庭院經濟,“截止目前,全鄉已完成金潘桃、黃桃、白如玉桃三個品種294株、李子6株、中國櫻桃20株、蘋果124株的種植。”
種植時令水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整治臟亂差,全鄉正由“凈起來”向“綠起來”“美起來”轉變。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俄牙同鄉突出黨建引領,不斷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制度體系,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培育了文明鄉風。
如今,在俄牙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浸潤著百姓心田,日漸濃郁的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鑄起了鄉村振興之魂,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凝聚了強大精神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