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9月28日
——白玉縣有效推進城鄉提升戰略
進行風貌改造后的縣城一角。
■賀文怡 文/圖
開展城市風貌改造,不僅僅是對環境的提升,更是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也必將給當地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喜迎十九大·行走幸福路”北路采訪團來到白玉,親身感受到了五年來,白玉縣有效推進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及城鄉提升風貌改造為全縣老百姓帶來的幸福感。
白玉縣是我州最偏遠的縣城之一,20年前,南充人陳通林只身來到白玉做生意,當年白玉縣的環境讓他一度想要放棄生意回老家。回憶剛來白玉時的場景,陳通林幾度搖頭,“當時白玉全是土路,大坑連著小坑,一不小心會摔得全身泥漿;縣城里的房屋基本是矮小的土瓦房。做生意的沒有幾家,且貨品種類不齊,生活相當不便。”
令陳通林沒想到的是,在短短的幾年內,白玉縣的變化會這么快,這么大。近年來,白玉縣以“做強縣城、做優鄉鎮、做美村寨”為方向,以造福百姓和富裕群眾為目的,不斷提升城鎮規劃水平、配套能力、承載能力、吸附能力、風貌特色、管理水平和文明素養,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不斷完善和優化城市基礎設施,優化縣域交通路網。
“現在白玉十幾層的高樓大廈處處林立,街道寬敞漂亮,商鋪也是一家連著一家,貨品豐富,吃的用的穿的什么都有賣的,和外地城鎮沒什么區別。當地老百姓的生活好了,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一大早,看到自家小超市里人來人往,陳通林對現在的生意和生活都相當滿意。如今的陳通林打消了離開的想法,把兒子也從南充叫了過來,父子倆準備就在白玉縣定居下來,安心將生意做大。
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和投資等生產要素不斷向縣城集中,白縣城的商貿功能和輻射能力也大幅提升。白玉縣以推進民族文化、旅游資源與城鎮建設三位一體整合開發的方式把城鎮作為服務廣大百姓的主樞紐,縣城中心投資1.5億,實施了濱河花園一、二期項目,白玉縣文化中心大樓建設項目、塔瓦呷姆步行街建設。與此同時,商業步行街的打造和白玉縣中心大樓的建成,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群眾精神面貌變化很大,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過去白玉是個死角,離州府遠,再加上交通不方便,生產生活條件落后。”白玉縣退休干部扎西拉姆對于縣城的變化感受很深。她說,這幾年白玉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吃住行都比以前方便了許多,更重要的是,自從縣城有了廣場和公園后,退休人員和當地老百姓就有了休閑、鍛煉身體的地方,大家幸福感爆增。
據縣住建局副局長楊岳飛介紹,“生態、美麗”是白玉縣近年來建設過程中尤為突出的兩個字眼。這兩年通過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全縣的道路交通、橋梁、城市的給排水、照明等方面得到了較大改善,極大地提升了白玉縣城市的形象,方便了城市居民和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下一步該局將繼續加大城市建設的投入,努力打造“宜居、宜游、宜業”的高原城市,同時,著力提升城市和歷史內涵,使白玉縣城與之厚重的歷史相輔相成、相互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