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潤育工程”助力群眾“雙脫貧”

甘孜日報    2019年06月27日

甘孜縣大力實施“五大行動”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甘孜縣法院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法治宣傳。 本網資料庫圖

本網訊 今年以來,甘孜縣著力實施“潤育工程”五大行動,補齊精神文化短板,激發群眾脫貧奔康內生動力。

著力實施宣教聚力行動。該縣緊扣機關干部、基層群眾、寺廟僧尼等不同受眾,依托“和諧鄉村行”“雙語入寺宣講”和“4+2”政策法規進村入寺宣講活動等載體,采取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方式,持續深化黨的十九大、全國兩會、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和州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等宣傳宣講,做到精準傳播、有效覆蓋;編發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藏漢雙語宣傳教育指南—《甘孜縣政策法規進村宣講提綱》《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州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宣講提綱》和《壯麗70年·奮進新時代宣講提綱》等宣教讀本1200余冊(本),發放至全縣22個鄉(鎮)、219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42座寺廟及35所中小學校;結合“4+2”宣傳工作法,從縣級有關部門中精心挑選20余名黨政干部和教師組建5支宣講人才隊伍,會同相關部門開展各類宣講活動140場次,覆蓋全縣22個鄉(鎮)219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和42座寺廟,累計受益人數達2.3萬余人次,

著力實施文化浸潤行動。實施千村文化扶貧行動,加快推進31個貧困村文化室和應急廣播平臺、電視戶戶通、廣播村村響等項目建設;統籌縣“格桑花”藝術團和文藝志愿者力量,廣泛開展“文化進萬家”“四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32場次,送圖書下鄉4場次,服務近1.2萬干部群眾;實行紀念館、圖書館、文化館、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免費開放,文化館開設美術、音樂、書法、舞蹈、藏畫、藏文等培訓課程,服務干部群眾800人次;組建完善全縣22個鄉(鎮)文藝演出隊和219個行政村業余文藝演出隊,加強對演出隊的指導,配齊配強了22個鄉鎮宣傳委員和文化廣電員。

著力實施文明引領行動。結合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扎實開展文明鄉鎮、文明村、文明社區創建工作,推薦申報2個州級文明單位、8個州級文明村(鎮),8個州級文明家庭和2個州級文明校園;建立完善219個行政村《村規民約和社區居民公約剛性約束條款》,優化村級運行治理機制,將村風文明建設納入村規民約,大力開展“兩園一改”建設工程,在家中院壩建設小菜園、小花園,為群眾房屋按統一標準進行風貌改造,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美化家園;建立《甘孜縣行政村清潔衛生評比制度》,開展勤勞節儉、尊老愛幼、文明健康、遵紀守法“先進脫貧致富戶”“美麗庭院”“和諧家庭”等評選活動。同時,成立人居環境提升暨習慣養成領導小組,將全縣22個鄉(鎮)、219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納入提升范圍,建立“村子環境美、房子文化美、屋子舒適美、院子整潔美、村民行為美”的鄉村人居環境“五美”標準,采取不定時、不定點方式對全縣鄉村人居環境提升和群眾習慣養成情況進行督導,及時通報工作推進情況,研究解決發現的問題。

著力實施法治普及行動。依托“4+2”政策法規進村入寺宣講活動、“農民夜校”、村民大會、“法律七進”等活動平臺,組織法治宣講小分隊以“消費者權益日”“國際禁毒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為主題,深入農村、社區、學校、寺廟開展系列法治宣講活動,宣傳普及法律知識。截至目前,開展送法進農村13場、送法進社區3場、送法進學校2場、送法進寺廟6場,覆蓋8000余人次;從相關單位精心挑選16名干部組建法治宣講小分隊,向鄉(鎮)干部職工、農牧民群眾、寺廟僧尼開展一對一、一對多的宣講,重點培養鄉、村、寺廟看得懂法律、講得出政策、用得通法規的宣講人才和“法律明白人”。目前,培養縣級宣講人才2名、鄉級宣講人才14名,培養群眾法律明白人219名、寺廟法律明白人49名。

著力實施典型示范行動。緊扣物質和精神“雙脫貧”“同奔康”,深入挖掘群眾身邊典型,樹推了李麗嵐、馬伍薩等一批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建立完善“增收致富榜”“善行義舉榜”“身邊好人榜”等載體,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奏響主旋律;按照貧困家庭“一戶一名技術能手”的要求,實施新型農牧民培育行動,廣泛開展農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實用技術、職業技能等專業培訓。目前,開展技能培訓430人次,其中建檔立卡戶362人,實現了由“輸血式”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縣委中心報道組 李珍蘭



  • 上一篇:真情謳歌偉大祖國
  • 下一篇:德格因地制宜壯大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