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5月22日
本網訊 “全靠黨的政策好,通過技能培訓使我學會了縫紉技能,讓我們全家實現脫貧,也有了穩定收入,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了?!?月15日,色達縣大則鄉厚門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拉日談及近年來當地發生的變化,感慨萬千。
搬出大山挪窮窩,遷出幸福新生活。在易地扶貧搬遷好政策的支持下,色達縣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離開“窮窩”,按照“向建成的牧民定居點集中、向鄉鎮周邊集中、向縣城周邊集中”原則,充分考慮貧困群眾就醫、就學、就業、出行等因素,在色柯鎮、大則鄉、泥朵鎮、年龍鄉建設集中的異地移民搬遷安置點,開啟脫貧致富新生活。色達縣把改善貧困群眾住房條件作為脫貧攻堅的首要之舉,堅持建前、建中、建后“三到場”,選址、基礎、面積、材料、墻體、屋頂、裝修、風貌“八必查”。整合易地扶貧搬遷、地災避險搬遷、土地增減掛鉤、藏區新居等住房建設資金4.04億元,建成泥朵、大章、大則、年龍、色柯等6個易地移民集中安置點,新建改造住房6387套,其中,集中安置556戶,分散安置5831戶。
學會一項技能,增加一份收入。色達縣積極探索“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新模式,選送123名農牧民到成都紡專接受短期技能培訓。鼓勵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低收入勞動力就業,累計開發公益性(類)崗位4207個,發放崗位補貼6030萬元。2016年以來,選聘生態護林員892人次,發放工資524萬元;選聘生態護草員1698人次,發放工資933萬元;選聘地質災害巡查員443人次,發放工資153萬元。認定縣級就業扶貧基地2個,認定扶貧車間1個,建立州級創業孵化基地1個。結合產業梯度轉移開展勞務輸出,2016年以來組織4381名群眾就近就地務工,實現務工收入1574萬元,其中貧困群眾2977人。
打通交通“腸梗阻”,按下旅游“快進鍵”。色達縣旅游資源豐富,擁有格薩爾藏寨、色達草原、東嘎寺紅色寺廟、格薩爾博物館等,但由于交通基礎設施滯后等問題,旅游一直停滯不前。近年來,色達縣共投資53.66億元強力推進農牧區基礎設施大建設、大覆蓋、大提升。突出抓好以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40.18億元建成國省干道441.9公里、通鄉油路128.9公里、通村硬化路1761.8公里,農村公路通鄉率、通村率、管養率實現“三個100%”。102個行政村開通了農村客運,剩下的32個通過預約方式解決,群眾出行快捷便利。2019年“十一”黃金周色達縣共接待游客21.2959萬人次,同比增長13%,實現旅游收入2.34億元,同比增長23.6%。
聚焦健康教育扶貧,惠民政策暖人心。脫貧攻堅啟動以來,色達縣大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水平,投入1.38億元完成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縣級醫療機構完成創等達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完成標準化建設。落實各項醫療保障和救助政策,減輕患者醫療負擔,全縣群眾累計受益52922人次,報銷6545萬元。投入3020萬元實施包蟲病、結核病和大骨節病等重大傳染病綜合防治攻堅,惠及群眾16.7萬人次。色達縣將教育扶貧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舉,大力改善辦學條件,投入近億元的色達廣州希望學校開工建設,累計投入3.5億元,補齊20所學校短板、建成32所幼兒園。向學前到大學貧困學生分別給予500元至5000元的資助,累計資助貧困家庭學生10920人次,向691名貧困學生提供助學貸款539.1萬元??h級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資助非貧困戶家庭子女接受非義務教育,兌現了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失學、因貧輟學的承諾。
記者 丁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