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7月24日
◎安斗阿布
6月17日凌晨3時20分許,丹巴縣半扇門鎮梅龍溝口發生山洪泥石流,阻斷小金川河形成堰塞湖;6時許,堰塞湖自然潰決,沖刷淹沒下游,連續發生了兩次重大災害。“6·17”山洪泥石流災害和6月11日以來的持續強降雨,造成丹巴縣12個鄉鎮112個村5036戶20896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8.6億元,全縣抗洪搶險形式十分嚴峻。
災情就是命令,全縣政協人因災而動,與廣大干部群眾一起積極投入到抗洪第一線,為抗洪救災集聚力量。
政協領導身先士卒
“當前要把防汛救災工作放在首位,始終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嚴格落實縣級領導聯系鄉鎮責任制,必須包干負責到點到位”,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丹巴政協主席會議成員根據縣委的統一部署,分頭奔赴聯系點指導防汛救災,與鄉鎮黨政領導分析防汛險情,會商防汛對策,處置險情,確保群眾安全。
6月18日,在外考察學習的丹巴縣政協主席楊朋錯,提前趕回丹巴,第一時間率工作組到聯系片區革什扎、丹東等鄉鎮督查指導防汛工作,確保各鄉鎮職責到位、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值班值守到位、后勤保障到位,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6月20日至22日,他冒著大雨,兩天兩夜坐鎮指揮革什扎鎮搶修洪水損毀的通鄉公路,直到搶通才返回縣城。
政協機關全員參與
面對兇猛的洪水險情,丹巴縣政協機關人員放棄休息,全員在崗在位,隨時應對洪水災情。縣政協機關組織人員第一時間趕到幫扶村丹東鎮各爾溝村,與村“兩委”成員對河道和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一一排查,協商研究排險方案,協助開展巡邏巡查工作,密切關注雨情汛情。
“為了群眾的安全,我每天都要和村里的監測人員一起開展巡邏巡查工作,發現隱患及時報告,確保群眾第一時間安全撤離,這是我近期最重要的工作”。縣政協機關干部、各爾溝村駐村工作隊員格桑汪修一直堅守在防汛抗洪第一線。
“我們每天早晨7點前出發,深入災區統計數據,核實災情,并在第一時間向指揮部查災核災工作組報告。”抽調到縣“6·17”山洪泥石流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查災核災工作組的縣政協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如實介紹工作情況。
在全力參與抗洪救災的同時,縣政協辦公室按照縣政協主要領導的要求發出倡議,號召全縣政協委員積極參與抗洪救災,并加大挖掘先進事跡力度,通過信息平臺、微信群、抖音等媒介,強化典型宣傳,發出縣政協抗洪救災“最強音”。
政協委員積極行動
哪里有災情,哪里就有政協委員的身影。在這場特殊的戰斗中,政協委員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凸顯了別樣風采。
“6·17”山洪泥石流受災最嚴重的半扇門鎮關洲村就在梅龍溝口。縣政協委員、關洲村支部書記徐富順從6月17日凌晨組織轉移群眾起,就沒有休息過一天。“我們村遭遇了這么大的災害,我作為村支部書記和縣政協委員,理應帶領群眾應對挑戰,戰勝困難。我相信,通過我們不懈努力,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下,我們一定會早日重建美好家園”。徐富順對災后重建工作信心百倍。
“墨爾多山鎮是‘6·17’山洪泥石流的重災區,因上游堰塞湖自然潰決造成90棟房屋倒塌,5個村1123畝耕地沖毀,轉移受災群眾和干部職工2939人。”在現場負責搶險、人員轉移、物資保障等工作的縣政協委員、墨爾多山鎮黨委副書記、政協工作聯絡站長澤仁格瑪對該鎮的受災情況如數家珍。
縣政協委員謝瑞春,立足自身工作崗位,積極組織捐款捐物;縣政協委員楊鳳顧不上自己在梅龍溝內的養雞場被洪水完全沖毀,毅然參與到抗洪搶險工作,努力為受災群眾獻一份政協委員之愛心。
洪災無情,政協有愛。就象徐富順、澤仁格瑪等政協委員一樣,在這次抗洪救災中,水未退、責不卸,災未盡、愛不歇,丹巴縣政協人始終站在抗洪一線,與人民群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