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富裕九龍再出發

甘孜日報    2021年11月10日

花椒結出.jpg

花椒結出“致富味”。

◎九龍縣融媒體中心 文/圖

10月31日,走在天鄉茶園,巍峨的大山,云霧繚繞,一片片綠油油的茶園與一座座白色的房子形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畫。一陣陣茶香沁人心脾。

亭臺樓榭分布,步游道蜿蜒伸向茶園深處,成為村民和游客休閑游玩的好去處。九龍縣魁多鎮里伍村村民王天芬高興地說,茶園升級改造后,茶園變景區,游客不僅可在茶園里觀賞美景,還可以體驗到采茶的樂趣。

王天芬說,以前,村里不通電不通路,村民靠玉米和土豆維生,沒有什么經濟來源,想外出打工,自己又沒有什么文化,好多職業都不適合自己,沒有掙錢門路,家里過得很清貧。

自從天鄉原生態茶葉有限公司落戶里伍村以來,生活變了樣。“我們種出的茶葉,有公司收購,我家這幾年光是種茶收入就有7萬元,不僅摘掉了貧困帽子,我們還打算修建漂亮的住房。”王天芬說,小小的茶樹竟成了村民的搖錢樹。

九龍縣魁多鎮黨委書記秦秀珍說,上世紀80年代,魁多鎮曾經依托古茶樹發展地方經濟。但因交通不便等諸多原因,國營茶廠停業,部分老茶樹被砍掉,改種其他農作物。自2005年以來,九龍縣委、縣政府立足于本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采取免費發放茶苗、工具,定期邀請專家實地進行技術培訓,給予補助,在原有的14萬株老樹的基礎之上,擴大了茶園面積,建立了茶葉基地,招商引資建設天鄉茶廠、改造茶葉低產地等方式,來提高群眾種茶的積極性,積極扶持茶葉產業,不斷提升茶葉產量。

秦秀珍告訴筆者,茶旅一體化是現代茶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魁多鎮探索以茶為主題,以旅游業為內容進行一體化發展,將茶園建成旅游、觀光、度假、休閑的景區,將茶產品、地方特色產品開發成旅游產品,在建設中融入了當地普米文化,按照公園式設計理念,讓茶園變景區,實現茶旅融合,增強游客對茶文化的體驗。以茶為“媒”,實現“產業+文化+旅游”的高度融合。目前,“九龍生態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已獲批州級農業產業園,同時魁多鎮也依托園區建設成功創建云上天鄉風景區并獲得國家級AAA景區稱號。

九龍天鄉原生態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莫覺凡介紹,10年前,公司在九龍縣開展茶業種植。目前,公司已帶動農戶種植了6000余畝茶園,承租數萬株古茶樹的經營權,年產值1700余萬元。為讓當地村民分享企業的發展紅利,該公司與1500多戶農牧民簽訂了生茶采購協議。

“我們采取‘公司+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九龍縣相關部門每年向農戶免費提供10余萬元的有機肥、農藥等。”莫覺凡說,公司還提供設備和技術幫扶,每年春天到農戶家里收鮮葉,“公司研制的藏紅茶已通過了SGS(瑞士通標)515項農殘檢測。我們正在著力打造現代農業茶葉產業示范園區,加快產業品牌化和標準化建設。希望打響品牌后,我們的茶葉能借助青白江的中歐班列出口國外。”

九龍縣子耳鄉高原生態羊養殖產業基地負責人易正林興致勃勃地說:“才1年時間,我們就賣了800只羊,平均1只價格2000元,一共賣了160萬元。”

易正林介紹,該基地占地約8畝,基地去年9月投用,以“龍頭企業+雙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運營,目前主要養殖黑頸山羊、藏綿羊、小尾寒羊等品種。

“村民都有入股,每年都有分紅。”子耳鄉黨委副書記呂東進說,項目搭建了“基地+平臺”雙引擎。麻窩村以價值50萬元的種羊入股易正林的扎洼養殖合作社,然后每年從合作社領取年租金和固定比例分紅,“5年合同期內,麻窩村集體經濟收入將達到55萬元以上。”

呷爾鎮華丘村村民林茂蘭因不明病因無法干重體力活,四處求醫花了不少錢,導致因病致貧,老公因為要照顧她和家里而無法外出打工,經濟拮據,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華丘村開建中藥材基地以后,林茂蘭在基地干除草、打掃衛生等不需要太多體力的活,一個月有3000元的收入,一年可以干8個月,務工收入就有2.4萬元,流轉6畝土地,收益又是6600元,老公毫無牽掛地外出打工,年收入有6萬多元。

“過去因為生病,我拖垮了家庭經濟,藥材基地建成后,我有了收入。醫療專家又幫我理療,我的病情也好多了。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我家從貧困戶一躍成為了‘小康之家’,家里添置了家用電器和家具,有了一個溫暖舒適的家。”林茂蘭高興地說,芍藥剛剛收完,公司又組織村民種植新一季的芍藥。

“我們流轉了200畝土地,僅土地流轉費就需要向村民支付22萬元,還不包括季節性用工給村民帶來的收益。”四川中康源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聶申明說,他們在這里建科研基地是為了研發培育適應高原種植的中藏藥材,進而向全州推廣;教會農牧民種植技術,對接醫藥企業,解決藥材銷售難題,讓當地老百姓有持續穩定的收入。

2017年,九龍縣通過成都市青白江區,引進地處青白江區的企業四川省中康源藥業有限公司,注冊了九龍縣潤德中藏藥科技有限公司,開展中藏藥材試驗、示范基地建設,投資1500萬元高標準打造高原中藏藥科研示范基地。截至目前,該示范基地已征用土地9畝。九龍縣將建設以科研試種、種植加工、培訓推廣、倉儲物流等為主要功能的中藏藥自主研發中心。按照規劃,到2025年,全縣發展中藏藥種植品種30余個,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以上,年產值超3800余萬元,直接帶動周邊群眾實現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解決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1000余人。以科技引領的科技園區,帶動中藏藥業的發展,同時推動種植、加工、旅游、康養等產業的發展。

在剛結束的中國共產黨九龍縣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九龍縣委提出,未來五年,九龍縣將強化產業升級,提升縣域經濟發展質效。著力開展現代農業增效行動。堅持“市場化、園區化、科技化、精品化、融合化”發展路徑,注重建設種養基地、創建名優品牌、強化科技支撐、培育市場主體、拓展市場空間一體抓,強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建設,重點培育發展牦牛、花椒、茶葉、中藏藥、黑山豬“五大特色現代產業園區”和野生菌、山羊、小雜水果“三大基地”;加大鏈強鏈延鏈補鏈力度, 培育龍頭企業,推進精深加工;打造智慧農業平臺,完善線上線下一體化供銷體系,數字賦能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積極推塑一批有影響力、有帶動力的特色品牌,努力推進農業產業從有說的到有看的落實,從有看的到能帶動的升級。



  • 上一篇:發展產業讓山鄉巨變
  • 下一篇:幸福九龍踏歌行

  • 本文地址: http://www.mtl1611.cn/html/xw/gxdt/76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