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甘孜縣譜好人才“三部曲” 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甘孜日報    2024年01月11日

本網訊 近年來,甘孜縣深入推動人才智力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基層治理一線聚集,持續在人才“引育留用”上下功夫,不斷夯實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基礎。

甘孜縣緊緊圍繞鄉村人才振興五年行動重點任務謀篇布局,多次召開縣委常委會、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縣委人才工作聯席會等專題研究人才工作。研究制定《剛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實施細則》《“羅布林英才”管理辦法》等,為高質量引才、育才、留才工作提供堅強政策保障。認真落實縣級領導干部聯系專家人才制度,各縣級領導每季度通過“四個一”形式走訪慰問專家人才。創立青年企業家暨創業就業協會和人才“孵化園”,積極引導有創業意愿的優秀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返鄉創業。

緊扣州委人才工作部署要求,堅持對外開放合作,在人才“引育留用”上提前謀劃、搶先布局。2021年以來,招錄選調生19名,引進緊缺專業人才和專技人員140余名;赴北京、蘭州等地高校參與招才引智活動5次,按需引進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名。高位推進本土人才“6+N”培養計劃,培訓年輕后備干部及鄉村振興方面人才800余人次、本土技能人才1300余人次;累計選派30名教育、衛生等重點領域骨干人才和中心鎮干部人才赴龍泉驛區頂崗學習,選派10余名干部人才赴浙江臺州掛職學習;持續選派一批政治素質過硬、熱愛農村工作、有較強工作能力的優秀年輕干部赴基層一線開展駐村工作。利用東西部協作、省內對口幫扶等平臺,圍繞青稞種植、牦牛養殖和紅色旅游等產業,牽線對接企業4家,開展各類專題培訓和現場技術交流指導,培訓各類產業人才200余人次。深化校地、地企和縣域間交流合作,與西南民大、四川民族學院、北京衍微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人才合作關系,聯合開展現代農牧、民族文化等產業發展壯大及成果轉化項目合作;探索建立專家工作站,柔性招引7名“候鳥型”人才到甘孜開展農牧科學技術指導交流;對接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科技特派團,實地開展牦牛育種與繁殖、牦牛飼養管理等技術指導;同理塘縣簽署人才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探索建立縣與縣之間人才互通互認互助的人才資源庫。充分發揮“組團式”幫扶“傳幫帶”作用,“師帶徒”結對本土人才、致富能手等80余名;與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建立學科聯盟,形成長期合作關系和長效服務機制,傳授新生兒氣管插管呼吸機支持技術等醫療技術10余項;建立毛梁成名師數學工作室等學科工作室7個,實現了“造血與輸血”并重。

該縣始終秉持全力為人才服務的理念,在人才服務保障、激勵宣傳上下足功夫。持續加大人才經費投入力度,并按每年5%遞增,2023年達到112萬元,確保人才工作“有錢辦事”。充分整合資金資源,高質量打造“羅布林人才之家”,發放“羅布林英才”卡,為人才提供“吃住行”優惠政策,彰顯“家的溫暖”。采取“企業申報+部門聯審+財政補貼”的方式,創設商超、餐飲、酒店等業態“人才小站”15個,為人才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鏈條服務。與2名全日制碩博人才簽訂高層次人才引進協議,累計發放安家補助40萬元;制發《促進干部干事創業激情20條措施》,激勵干部人才在鄉村振興事業中進一步擔當作為;舉辦2023年度專家人才國情省情州情縣情培訓班,培訓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人、鄉村振興產業人才50名,厚植了專家人才愛國主義情懷。切實加強人才正面宣傳和輿論導向,向“學習強國”“甘孜黨建”等中央、省、州、縣各級媒體推薦報道人才工作動態及個人先進典型30余篇,充分彰顯了干部人才在推進鄉村振興事業中的責任擔當。

黃燁森


  • 上一篇:政法為民 服務社會 九龍縣法院開展政法公共服務政策宣傳活動
  • 下一篇:沒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mtl1611.cn/html/xw/gxdt/9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