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聚焦甘孜 >> 瀏覽文章

補齊短板迎“大考”——我州精準施策決戰脫貧攻堅紀實之二

甘孜日報    2020年05月15日

抓產業,補短板,百姓增收有”靠山“。目前,道孚縣大蔥產業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源頭活水。 郭昌平 攝

◎本網記者 馬建華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州完成既定目標任務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帶來了嚴峻挑戰。州委、州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辦好民生實事。聚焦問題整改,全面補齊脫貧攻堅短板弱項,嚴格按照“清單制+責任制+限時辦結制”要求,做好剩余貧困人口脫貧工作,堅持雙業并舉,因地制宜抓好產業就業,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成果。

鞏固成果 破解貧困“懸崖效應”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4月初,在瀘定縣得妥鎮南頭村900畝的青果林園內,金黃的青果掛滿枝頭,一派喜人景象,往年2月初就有成都、湖南、浙江等地的水果批發商上門收購,每斤價格在1.5元左右,只要20天左右全村的青果就會賣完。

“今年的青果豐產了,卻由于受三個多月疫情的影響,嚴重滯銷,果農很受傷?!蹦项^村黨支部書記孫安民告訴記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應進入銷售完的青果卻還有大半掛在樹上,沒有批發商上門來收購,得妥鎮和村兩委通過甘孜電商平臺,在成都伊藤洋華堂銷售,但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總銷量卻只有幾千斤。

村民詹樹均家種了近4畝青果,從1月底到3月底,通過網絡、微信銷售、小商販收購和過往人群采摘等方式賣掉了4000余斤,還有3萬來斤掛在樹上,他說,可能要比往年少收入兩萬元。

孫安民告訴記者,南頭村有1200畝土地,900畝種了青果,年產量在900萬斤左右。2010年,村里就形成了以青果、佛手柑、重樓等產業格局,經過1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規模,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過了12000元。村里家庭存款多的有幾十萬,大多數家庭也有十來萬;今年青果滯銷,至少有一半的青果還掛在樹上,果農的收入勢必會減少,我們特別擔心,但我們還是動員果農們剪枝疏枝、追肥培土,疫情已經過去,我們村的經濟作物已經有了品牌和銷路,只要認準產業發展目標不松緊,就一定會度過難關,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由于受疫情影響,截止到3月中旬,開工復工延期、員工錯峰返崗、物料供應不暢等原因,州內近50%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短期內難以復工,因暫無訂單或訂單取消等原因未復工的有10家,個別企業即使復工也面臨用工短缺或工資難以承擔的問題,以養殖為主的集體經濟,飼料等農資不能及時得到補充,諸多因素導致經營主體運營成本增加,部分采取場地租賃、資產流轉的企業還將承受經營收入下降和稅費支出的“雙重壓力”。

廣大消費者居家防護,餐廳、酒店等基本歇業,消費需求驟減,州內涉農企業、合作社農畜產品出現暫時性賣出困難,農特產品、畜禽養殖、時令鮮蔬、水果等扶貧產品滯銷,與盛煌農業公司長期合作的農產品經銷商基本處于停業狀態,加之人員不足無法正常派送,導致小番茄、土豆等農產品銷售量減少。

進入4月以來,記者走訪了海螺溝、瀘定、丹巴、康定、九龍等縣(市),各地農牧民群眾正在抓緊春耕有利時機,抓緊春耕生產。但由于受疫情影響,我州與旅游相關的產業受到較大影響,景區和民宿都關門謝客。瀘定縣杵坭板板橋農家樂老板鄧安美告訴記者,年前,她家大年初一到初六都預定完(接待能力300人左右),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所有的訂單被迫取消,3個月來零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少收入了40萬元。甲居藏寨桂花三姐妹客棧等民宿接待點,老板們也遇到了類似的苦惱。疫情導致人員外出受限,游客大量減少,從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經營主體運營成本高,基本上不愿意恢復運營,旅游業損失較大。

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響,我州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要鞏固來之不易的脫貧摘帽成果,提升脫貧質量,防止致貧返貧,我州依然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

深度貧困依然存在,全州還剩564戶2191人尚未脫貧,是全州脫貧攻堅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雅礱江上游4縣交界地區24鄉鎮深度集中連片貧困“堡壘”尚需攻克,部分貧困群眾在思想認識上“不思進取、安于現狀,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和“捧著金碗要飯”等問題還未徹底扭轉,實現部分高海拔地區和牧區群眾徹底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還任重道遠。

致貧返貧風險較高。部分脫貧戶政策轉移性收入占比高,抵御風險能力弱,在動態調整后的51027戶建卡貧困戶中,2019年政策轉移性收入占家庭人均純收入的42%,享受低保政策兜底的占43.1%,家庭人均純收入不足4000元的仍有146戶,不足5000元的還有6066戶,因病因災致貧的有4245戶、占8.32%。

脫貧產業依舊乏力。新型經營主體培育乏力,一、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產業發展同質化嚴重,帶貧益貧能力弱,特別是還有大部分牧區,缺乏產品深加工和龍頭企業有效帶動,“靠天吃飯”的情況仍然存在。

農村短板仍然突出。部分地區通信網絡質量欠佳,因災因凍斷水缺水問題時有發生,目前尚有2900余個村民小組7400余公里未通硬化路,8.9萬農牧民生活在小水電獨立供電區,16602戶邊遠吊腳戶靠光伏解決生活用電。非貧困村公共服務發展總體滯后于貧困村,“懸崖效應”逐步顯現。

補齊短板 攻克深貧“最后堡壘”

春末夏初時節,天剛蒙蒙亮,鄉城縣青德鎮黑達新村的斯朗傾忠就已擠完牛奶,趕著20多頭牛羊朝山上走去,放牧牛羊后,他又急忙返回家中給院里的70多只藏雞喂食。

斯朗傾忠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但由于家中兩個孩子在外地讀書,勞動力和資金都不足,養殖規模一直很小。

近年來,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斯朗傾忠家的日子越過越好。疫情過后,他已經將藏房一樓客廳進行了裝修。“現在兒女已大學畢業,開始打工掙錢了,有了錢,我想繼續擴大家庭養殖規模,實現收入穩定?!彼估蕛A忠充滿了信心。

“我家出欄的牲畜都是客戶來家里直接收購。”斯朗傾忠說,現在家里養有奶牛20頭、藏雞78只、山羊18只,每年養殖年收入達5萬元以上。

我州聚焦突出問題狠抓整改落實,瞄準薄弱環節全力掛牌督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精神,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強化貧困預警監測幫扶管理,堅決防止返貧和新增貧困發生,提升脫貧質量,助推鄉村振興。

州委、州政府出臺的《關于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致貧返貧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四不摘”要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和州級統籌推動、縣級具體落實工作機制,以問題、質量、目標為導向,突出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處理好繼續攻堅和防止返貧的關系,注重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特殊困難群體、大排查問題整改,優化幫扶方式,細化幫扶措施,全面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探索建立貧困預警監測機制,有效防止返貧和新增貧困人口,著力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夯實穩定脫貧基礎,確保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小康。

今年,我州將掛牌督戰有脫貧任務的德格、理塘、甘孜、石渠、色達、新龍6縣和雅礱江上游4縣交界地區24個深度貧困鄉鎮、114 個退出貧困村,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共同發展,推動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確保6月底前,剩余 564戶2191人貧困人口全部達到“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徹底消除絕對貧困。切實鞏固222986名已脫貧人口、1360個已退出村、18個已摘帽縣(市)成效,打好脫貧成果“保衛戰”。

深入推進 21個扶貧專項年度實施方案。加大政策支持和項目建設力度,增強發展后勁,夯實脫貧基礎,提高脫貧質量和成色;著力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補短板行動,加大農村危房、土坯房改造和生態移民搬遷力度,推動硬化路工程向村民小組(自然村)延伸,繼續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水源保障等工程,實施抵邊村寨電網升級改造提升工程和農村通光纖建設、寬帶網絡升級改造工程。

堅持市場化導向,以全域旅游為引領,以龍頭企業為帶動,建立健全現代農業“10+2”產業體系,用好區位優勢,強化產業布局,促進扶貧產業發展壯大,推廣訂單幫扶、生產托管、“飛地產業”、 入股分紅等做法,完善帶貧益貧機制。抓好消費扶貧,推廣“以購助扶”“以購代捐”模式,用好“四川扶貧”“圣潔甘孜”公益品牌。

持續完善扶貧產品銷售體系。推動就業扶貧,貫徹落實就業扶貧“十五條措施”,規范扶貧車間和扶貧公益性崗位管理。強化光伏扶貧項目運維管理和收益分配工作,做好扶貧小額信貸工作。鞏固控輟保學成果,提高教學質量,阻斷代際傳遞。全面落實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綜合社會保障政策。

持續加大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細化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措施,加大就業創業幫扶,大力發展后續幫扶產業,抓好集中安置點配套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補短板建設,切實解決搬遷群眾產業就業、基本公共服務、社會融入、社區治理等實際問題;抓好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和“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回頭看發現問題整改,加大對巡視巡察、考核評估、督導檢查、審計監督發現問題整改力度,組織開展問題整改“回頭看”和扶貧領域問題“清零”行動,確保所有問題整改到位;全面落實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對于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綜合社會保障政策進行兜底,全面落實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綜合社會保障政策,實現應保盡保、應助盡助。




  • 上一篇:省級現代農業糧食園區落戶甘孜縣
  • 下一篇:“光明使者”愛心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