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康巴時評 >> 瀏覽文章

環保問責絕非“兒戲”

甘孜日報    2017年08月28日

    ■本報評論員

    日前,州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部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切實履行執紀問責職能職責,對7宗環保督察案件依紀依規嚴肅追責問責,其中,19人受到組織處理,32人被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涉及縣級干部22人。如此環保督察問責的力度可謂是前所未有。無怪乎,“厲害了,我的環保”一時成為了網絡流行語。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列入我國“五位一體”發展戰略框架,環境保護自然加大了力度。盡管我國相繼出臺實施了最嚴環境考核制度和史上最嚴的《環保法》,但在落實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或走樣、或淡化、或“選擇性執行”等現象。為何最嚴環境考核制度和史上最嚴的《環保法》也會出現執行“打折”?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環保問責沒有動真碰硬。以往有的環保檢查不是“一陣風”就是“走過場”,板子打在身上就跟“撓癢癢”一樣,很難讓人敬畏。而此次雷聲大、雨點更大的環保督察清醒地告訴我們:環保督察不再是“一陣風”,也不再是“走過場”,更不再是“撓癢癢”,而是追責嚴肅認真、問責常態化推進。

   其實,環境危機不僅僅是“環境”的危機,而是我們某些地方政府部門的危機。環保督察既是紆解“環境”的危機,更是解除某些地方政府部門存在的危機。在此次查處的問題中,雖然51名干部被追責問責,但透過這些問題,既暴露出了有的企業長期存在“三不怕”惡習:不怕環境監察、不怕環境處罰、不怕給老百姓造成損害;也暴露出了某些基層政府和相關部門存在“三不查”懶政:老百姓不上訪不查、媒體不揭露不查、上級領導不批示不查。很顯然,“三不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三不查”,“三不查”在很大程度上也助長了“三不怕”,進而導致環保存在問題,或者環保問題久拖不決。這些問題的存在,無不與某些地方政府、部門主要領導干部的環保意識薄弱、環保措施缺失、執行為不強直接相關,無一不是黨政及其部門主要領導的環保責任懸空所致。

   環保問責,不僅是向黨政主要領導干部“亮劍”,而且更是牢牢牽住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牛鼻子”。我州最優勢的資源是生態,我州最大的發展潛力是生態,我州最大的責任擔當也是生態。全州各級各部門尤其是黨政“一把手”必須牢固樹立“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必須始終秉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環保督察原則,必須深刻吸取我州環保督察追責問責教訓,在“抓”字上做文章,在“實”字上下功夫,在“改”字上動真格,不折不扣地推動了環保責任層層落地落細落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者,對那些破壞生態環境視而不見者,對那些不作為、慢作為等失職行為者,必須一視同仁嚴肅追責問責。誠如是,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小康甘孜的宏偉藍圖就會在我們的拼搏與奮進中變為現實;誠如是,誰還敢視環保為“兒戲”?

  • 上一篇:保持脫貧攻堅戰略定力 夯實長治久安的民心基礎
  • 下一篇:始終以人民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