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康巴時評 >> 瀏覽文章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全力建設五個巴塘

甘孜日報    2018年01月30日

     ■張家志

     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深刻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了戰略安排,對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我們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圍繞州委工作總體格局,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設“幸福、小康、綠色、開放、法治”巴塘上來,為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小康甘孜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聚焦民生,建設幸福巴塘,提升保障實力

     幸福巴塘目標任重道遠,需要不斷提升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社會保障三大軟實力,彰顯“五彩藏鄉、高原江南”的地域魅力,發揮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的吸附集聚能力,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一是提升教育文化軟實力。著力打造川滇藏結合部教育高地,將工作重點從過去強力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向未來五年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轉變。進一步拓展尊師重教興文內涵,在嚴格執行現有激勵政策的基礎上,加強教師關愛政策的頂層設計力度,努力改善教師隊伍的學習、工作、生活條件,千方百計為他們排憂解難,讓老師安心教學。更加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和普惠性,不斷加大重教興文的關愛力度,完善扶弱、幫困、助學體系,切實讓全縣學生都能夠上好學、上得起好學,不斷提升巴塘教育質量和水平,努力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下一代。支持康南教育集團做大做強,積極探索職業教育發展之路。深入挖掘非遺、紅色等多元文化,積極推進巴塘故事博物館、關帝廟重建工作和老街清水過街“文化遺產再現”工程,積極探索創新旅游、文化創意等先鋒產業發展新業態,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努力建設川滇藏結合部文化高地。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全縣人民形成崇德向善、文明和諧的社會風氣。二是提升衛生事業軟實力。圍繞建成川滇藏結合部衛生高地目標,持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婦幼保健、特色骨科等專科建設,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全面達標。以定向培養、特色招引等方式,抓好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醫技人才隊伍建設。健全完善基本藥物和大病保險制度,全面規范醫療診療服務行為,強化臨床路徑管理、處方點評超常預警和藥品采購工作。力爭建設南路片區公共衛生應急指揮中心,不斷提升重大疾病和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防控防治能力。三是提升社會保障軟實力。優先保障民生支出,辦好各類民生實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實現社會保險法定人群全覆蓋,推進“五險合一”統一征收,完成城鄉醫保一體化改革。加大社會救助力度,統籌發展城鄉養老服務。全力推進五大保險向鄉村延伸,城鄉低保、五保、醫保和養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逐步提高孤兒、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保障補助標準,加大關心關愛力度,真正實現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二、立足新時代,以小康巴塘為目標,推進跨越發展

    深入推進幸福巴塘建設,必須要強化思想、創新體制,抓實工作載體,乘勢而上全力做好基礎設施、脫貧攻堅、就業創業三篇文章,不斷補齊發展短板,夯實全面小康基礎。一是做好基礎改善文章。構筑交通優勢。重點推進“兩國道一高一鐵”交通網絡建設,加快S459S460S254等內聯外接通道建設,全面完成鄉村道路建設,積極爭取實施縣城繞城道路,提升區域競爭優勢,著力打造川滇藏結合部交通樞紐。完善水利設施。完成巴楚河引水及渠系配套工程并投入使用,加快爭取建設東南片區引水、高效節水灌溉等重大水利樞紐工程,實施太陽能提灌、中小河流治理等項目。增強電力保障。啟動新一輪城鄉電網改造工作,完善35KV10KV及以下配網建設,切實提升城鄉電網質量和供電能力,逐步推進天然氣管道建設。促進城鄉提升。緊緊圍繞“做強縣城、做優鄉鎮、做美村寨”的總體目標,突出規劃引領,狠抓功能配套,完成城市道路改擴建、地下停車場、舊城改造、污水處理廠、濕地公園等項目,城鎮化率力爭達到40%。協同發展兩河兩岸,抓好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工作。積極推進幸福美麗新村、民族團結新村建設。實施智慧巴塘工程,建立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平臺,規范運行城鄉公交,引進社會力量參與小區物業管理。加強常態治理,努力營造整潔、有序、文明的城鄉環境。二是做實脫貧攻堅文章。明確目標任務,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每年有新變化、四年全面脫貧”的要求,在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基礎上,努力破解因地、因水、因病、因災致貧等區域性貧困問題,努力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注重精準施策,統籌政策、項目、資金、幫扶力量向貧困群眾聚焦,全力實施“五個一批”扶貧工程,確保實現2019年現行標準下貧困村、貧困戶全部脫貧。創新訂單生產、入股分紅、托管經營等受益模式,做大做強集體經濟,扶持有勞動能力、有發展意愿的貧困戶重點發展,確保戶均有1項以上相對穩定的增收產業。整合移民搬遷、藏區安居、抗震加固、地災避險等項目資金,推行就近搬遷安置、跨區域安置、分散安置。促進文明提升,全力推進“三創一示范”、“五洗一清掃”、“三講一演一義診”等活動,改習慣、革陋習、樹新風,促進人文素養提升。強化動態管理,建立貧困戶進出動態管理機制,定期進行貧困識別核定,做到應進則進、應退則退、應扶則扶。三是做細就業創業文章。堅持就業優先,不斷拓寬渠道,加強信息服務、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促進貧困勞動力由“勞務型”向“技能型”轉變。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強職業技能教育,提升就業質量,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推進政府公共服務,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促進初次穩定就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依托縣內大中型水電開發,有序組織群眾參工參建,推動城鎮新增就業1600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000人次以上。做大做強商貿物流業,強化政府扶持,實施電商示范行動,積極扶持科技創業、網絡創業,做好中小企業貸款貼息工作。

      三、嚴守生態紅線,以綠色巴塘為支撐,增強發展后勁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落實建設生態巴塘必須牢固樹立守住綠水青山就是守住了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強化全域旅游、生態農業、清潔能源三大產業支撐,走綠色、循環發展之路,切實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富民優勢。一是優先推進旅游發展。抓住未來五年全域旅游發展的黃金機遇期,推動旅游產業促進群眾增收致富。建景區,以青山綠水為支撐,全力推進措普溝、格聶兩大精品旅游景區縱深開發。以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為載體,全力打造沿G318線休閑旅游觀光生態示范帶。抓提升,著重在完善配套設施、強化要素保障、開發旅游產品、提升服務水平等方面下功夫,促進旅游市場蓬勃發展。求突破,積極開展旅游就業行動,逐步健全利益共享機制,實現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迅猛提升,形成全民參與、人人增收的良好局面。二是壯大特色農牧產業。全力打造康藏特色農業基地,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提質量,加快推進“五彩藏鄉特色農牧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果蔬肉藥蜜”實現規模化、特色化發展。增效益,全力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積極推進土地流轉、托管、股份合作等經營模式和院縣科技實踐、科技成果轉換創新。著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拓展農產品深加工和市場銷售,提高農業整體效益。樹品牌,以特色效益農業產品的品牌開發為重點,完善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體系,重點打造35個喊得響、可發展的原生態農產品品牌,加快品牌農業創建步伐。全力推進農業景觀化、新村景區化、農居景點化、以農促旅、以旅強農。三是有序開發清潔能源。積極推進水電、光伏、地熱等清潔能源集群開發,著力打造康藏清潔能源基地,努力實現產業集聚互補發展。強協調,重點支持蘇洼龍電站加快建設,力爭“十三五”末實現首臺機組發電運營。推進拉哇電站、昌波電站核準開工。抓安置,攜手企業妥善推進安置工作,確保庫區175876名移民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促開發,創新資源開發模式,有序推進光伏、風能、地熱等新能源開發建設。加大規劃指導力度,促進小水電規范有序開發。

      四、開拓創新,以開放巴塘為契機,激發內生動力

      要靈活用好招商引資、科學技術、對口援建三大平臺,不斷縮小與內地差距,助推經濟跨越發展。一是提升招商成效。瞄準縣城產業發展目標,建立健全效益評估機制,精心策劃包裝招商引資項目,采取定向、定點、定人的招商辦法,注重招大、招強、招新,引進一批實力強的企業,實現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新突破。優化招商環境,以硬件配套設施和優良環境為依托,做到服務更優質、配套更完善。二是發揮科技作用。突出科技引領,強化科技服務,廣泛開展院縣合作,積極爭取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努力讓巴塘成為科技人才實踐基地和科研項目試驗基地,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充分發揮“農民夜校”作用,以種植、養殖等科技知識為重點,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著力點,切實增強農牧民農業生產科技知識水平。注重培養實踐經驗豐富的“土專家”和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骨干,加強科技培訓,積極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新型農民科技培訓。三是放大援建優勢。不斷更新理念、借力發展,進一步發揮廣東、團省委和雙流的對口支援優勢平臺作用,著力強化安居、發展、智力、健康、素質幫扶。擴大精準扶貧、產業發展、公共服務、文化旅游等領域的幫扶合作力度,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民生福祉不斷改善,實現交往交流交融。

      五、法制高效,以法治巴塘為保障,構建規范秩序

     要牢固樹立規矩意識,切實狠抓政治生態、社會管理、防災減災三大建設,確保政治文明、社會穩定、安全生產。一是狠抓政治生態建設。堅持法治思維,推進依法行政。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加強執法監督,努力做到職權法授、程序法定、行為法限、責任法究。努力建設高效政府。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全面推行“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理”,讓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建立健全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強化財政、監察、審計等監督力度。努力建設廉潔政府,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制度,加大四風整治力度,扎牢制度籠子,預防和減少腐敗問題,堅決嚴懲腐敗分子,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二是狠抓社會管理建設。嚴格落實中央治藏方略,不斷完善社會治安卡點防控體系,深入推進網格化管理,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著力維護公平誠信規范的市場秩序,建立健全消費維權監管執法機制、經營者自律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嚴厲打擊強買強賣、壟斷經營、哄抬物價等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加力推進寺廟法宣教育,加大寺廟僧尼關愛力度,落實惠寺惠僧政策,強化依法治寺管僧工作,狠抓人員、活動、場所管理,著力推進寺廟分類管理達標升級。健全落實矛盾化解、重點穩控、依法處置、責任追究“四個機制”,加大依法依規處置信訪力度,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基層。三是狠抓防災減災建設。進一步健全防災減災體系,不斷提升突發事件預防和處置能力,妥善應對各類自然災害,全面做好防汛抗旱、護林防火、防震減災、地災治理等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嚴格執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制度,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突出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時段的安全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全面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力度,堅持不懈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作者系中共巴塘縣委副書記、縣長)

  • 上一篇:開辟檔案文化建設新途徑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