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康巴時評 >> 瀏覽文章

傾力支持深度貧困鄉鎮加快發展

甘孜日報    2019年06月25日

◎雷建平

甘孜縣達通瑪片區查龍鎮、茶扎鄉、卡龍鄉、大德鄉和絨壩岔片區扎科鄉是全縣公共服務的落后區、生態環境的脆弱區、宗教管理的薄弱區、各類案件的高發區、脫貧攻堅的難點區、基層組織的弱化區,被州委、州政府納入雅礱江上游4縣交界地區24個深度貧困鄉鎮。為確保脫貧路上不落一戶、不落一人,必須高度重視,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政治擔當,全力推動該區域共同發展、協同發展、高質量發展。

一、強化組織領導,壓緊壓實工作責任

脫貧攻堅是一場輸不起必須打贏的硬仗,深度貧困鄉鎮更是困中之困、貧中之貧,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堅決把責任扛在肩上。要壓緊壓實工作責任,科學編制支持深度貧困鄉鎮加快發展的實施方案,成立支持深度貧困鄉鎮加快發展的領導小組,全面支持深度貧困鄉鎮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培育、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等。要強化工作機制建立,深度貧困鄉鎮的縣級聯系領導干部要充分履職,牽頭推動,重大工作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督促落實。縣級聯系部門要主動參與、積極溝通、密切配合,力所能及想辦法,最大限度出實招,協助相關部門和聯系鄉鎮把重點難點問題解決好,齊心協力推進工作,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幫扶網”。要建立健全工作體系,健全完善深度貧困鄉鎮加快發展的責任體系、動員體系、監管體系、考核體系,逐級明責負責,層層傳導壓力,建立工作臺賬,列出責任清單,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務求實效。

二、強化項目建設,筑牢脫貧奔康根基

深度貧困鄉鎮作為全州、全縣基礎設施最薄弱地區,必須堅持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全力保障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等建設,補齊短板。要整合對口援助資金,堅持“三條底線”、嚴守“三條紅線”,加快實施藏區新居、避險搬遷、農村土坯房改造工程和易地扶貧搬遷,避免貧困群眾建房致貧、返貧,切實做到“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要著力實施控輟保學工程,嚴格按照省、州政策要求,實現深度貧困鄉鎮適齡兒童和少年接受九年義務教育達到100%,同時要大力補齊學校布局不合理的短板,總結推廣集中辦學經驗,徹底解決牧區學生讀書難、質量差、負擔重等問題。要落實“十免四補助”和“兩保、三救助、三基金”等政策,確保貧困群眾縣域內住院和慢性病門診維持治療費用個人負擔額比例控制在5%以內,開展貧困人口分類建檔、動態管理,對深度貧困鄉鎮貧困人口建立健康檔案,實施包蟲病防治工程,定期開展包蟲病科普教育、篩查診治等工作,改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設施條件,進一步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要堅持把產業脫貧作為脫貧攻堅重中之重,結合深度貧困鄉鎮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旅則旅,精準施策,著力拓寬產業發展路子和群眾增收門路。充分把握打造格薩爾文化精準扶貧百村產業基地項目的良機,引導深度貧困鄉鎮貧困村、貧困戶,采用抱團取暖、共同致富的方式,開拓產業脫貧持續增收新途徑。實施農業項目規模化種植工程,積極打造青稞、馬鈴薯、人參果、菌類農特產品基地。實施集體牧場標準化建設工程,破解“戒殺生”難題,提高牦牛出欄率,建立草場休養生息制度,實現草畜平衡維護和生態環境改善。要實施千人技能培訓工程,分類開展服裝裁剪、摩托車維修、養殖等實用性強、就業率高、接地氣的“技能+素質提升”培訓,積極組織勞務輸出,鼓勵企業吸納就業,鼓勵村民“走出去、動起來”;統籌整合林業、交通等部門崗位,擴大公益性崗位數量。此外,要著力抓好交通、水利、電力等硬件建設,進一步解決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等問題,抓好有效施工期,加快工程建設進度。

三、強化規范管理,提高社會治理能力

深度貧困鄉鎮宗教氛圍最濃厚、群眾思想觀念最禁錮、依法管理最缺失、基層組織最弱化,必須加大規范治理力度。要聚焦黨建引領,堅持“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實黨建促脫貧”的工作思路,切實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實施黨建示范陣地打造工程、“雙培雙帶”先鋒工程和百名村級后備干部培育計劃,實行“1+1”網格化幫扶結對機制,組織鄉(鎮)、村黨員與該片區最貧困戶、最貧困黨員結成“1+1”幫扶對子。要加強寺廟管理力量建設,依法規范開展精準治寺管僧和寺廟群眾工作,加強和規范派出所建設運行,整合警務資源,積極探索中心派出所模式,推進司法所規范化建設,強化治安突出問題整治,開展矛盾糾紛“攻堅破難”專項行動,建立片區警務聯動工作機制,推進“天網工程”“雪亮工程”“公安卡點”“治安卡點”建設。要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以“群眾+干部”方式,組建深度貧困鄉鎮文藝演出隊,開展“和諧鄉村行”大宣講暨“文化進萬家”活動,實施“4+2”政策法規進村宣講活動。同時,圍繞“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主題,組織農牧民群眾治理房前屋后“臟、亂、差”現象,引導群眾破除成規陋習。

(作者系州政協副主席、甘孜縣委書記)





  • 上一篇:對康定市文旅融合發展的思考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