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社會民生 >> 瀏覽文章

37載 一段跨越山海的中日情誼

甘孜日報    2019年11月04日

一次生命奇跡被鐫刻在貢嘎山上,一段中日情誼的佳話被銘記在萬年冰川下

2002年,松田宏也與4位救命恩人毛紹鈞(左一)、毛光榮(左二)、倪紅軍(右二)和倪明全(右一)又一次站到了一起。

松田宏也在四川醫學院附屬醫院護士長陳克芳的護理下來到花園里。 資料圖片

1983年,裝上假肢的松田宏也赴海螺溝看望感謝磨西公社的四位救命恩人。 資料圖片

1983年10月,攀登四川貢嘎山遇險的日本登山運動員松田宏也恢復健康后專程到四川訪問,對曾搶救過他的人們表達感激之情。 資料圖片

◎本網記者 楊珂 李婭妮

“致毛光榮先生:自從在貢嘎山被毛光榮先生發現并救獲,至今已經37年。如果當年不是你們施以援手,恐怕再過幾個小時我的生命就會終結……現在,我還能清晰地記得毛先生的笑容。”

這是一段微信對話框中的聊天信息,這也是一封通過互聯網,從日本跨越山海而來的信件。

寫信的人叫松田宏也。37年前,他在貢嘎山下的海螺溝,創造了人類登山救援及自救史上的生命奇跡。

收信的人,是磨西鎮柏秧坪村彝族村民毛光榮。在即將走向生命盡頭的日子里,他渴望再次見到松田宏也,那個身上流淌著自己同胞血液的日本攀登者。

彈指間滄海桑田,一霎那37載。海螺溝景區早已變了模樣,也有無數后來者前來挑戰貢嘎山。

冰川不曾融化,血液依舊沸騰,歷史也不會忘卻——當年發生在甘孜這片土地上的“跨國大救援”,一段見證中日情誼的往事。

10月29日,記者來到磨西鎮,尋覓這段塵封的歷史。

【新聞鏈接】

●1982年3月16日,日本千葉縣市川市體協山岳會登山隊一行7人向中國境內人稱“死亡之山”的海拔7556米的貢嘎山發起挑戰。

●4月28日,突擊登頂的松田宏也和菅原信到達約海拔6800米處,遭遇狂風暴雪,下撤路線無法辨認。

●5月1日傍晚,二人與海拔5200米的登山指揮營地聯系中斷、下落不明。

●5月11日,中、日各方面的搜救工作無果,宣布兩人失蹤死亡,其余登山隊員返回日本。

●5月19日,家屬為松田宏也舉行追悼會。

●5月20日下午13時,奄奄一息的松田宏也被四名上山采挖蟲草的彝族青年發現,營救至中國方面的大本營;其中兩人當即回磨西公社報告情況。

●5月20日晚23時20分,聞訊的瀘定縣領導,成立由副縣長李丹帶領的救護隊前往中方大本營協助,甘孜州派出的搶救隊也從一百多公里外的康定趕到磨西公社。

●5月21日凌晨7時,第一支搶救隊連夜跋山涉水,找到了由毛光榮、倪明全守護著的松田宏也。

●5月21日晚22時,松田宏也被送抵磨西公社皮膚病防治院,醫院立刻成立“搶救松田指揮部”,甘孜州醫院派副院長組織實施手術;其間,松田一度停止了呼吸和心跳,經過115分鐘的緊急搶救,他又從死亡線上被拉了回來。

●5月22日上午,四川醫學院附屬醫院4人組成醫療小組前往瀘定縣救治松田宏也。

●5月25日,松田宏也的母親和哥哥專程從日本趕到了磨西。

●5月26日,松田宏也被送入成都市四川醫學院附屬醫院(今華西醫院)。

●5月27日,松田宏也病情惡化,會診確認為敗血癥伴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治療DIC與雙腳截肢手術同時進行,這次風險極大的手術最終取得成功。

●7月10日,松田宏也痊愈出院。

●7月12日,松田宏也康復,返回日本。

【回憶】

日本母親口中的 “活神仙”

1982年5月20日,毛光榮一行4人成功營救了松田宏也;而2019年5月20日,毛光榮卻被確診為食道癌。

這樣的巧合,將松田宏也的思緒,拉回到37年前那段與生命抗爭的19天。他希望毛光榮也能在貢嘎山下創造“生命的奇跡”。

“最近,聽聞您身體抱恙,我很擔心。衷心祈盼先生早日康復。另附我的兩張近照,留念。松田宏也”。信的最后,松田宏也真情表達了對毛光榮的祝福。

但此刻,他心中的毛先生——82歲的毛光榮已是骨瘦如柴,多日不能正常進食。

記者在床邊守候了約摸1小時,毛光榮強撐病體開始低聲訴說:“37年了,我們一直記得救他時的情形。我可能熬不了多久了,但還想再見見他……”

在老人心中,松田宏也勝似自己的親人,他想看看當年那個從死亡邊緣掙扎回來的日本小伙,現在是個什么模樣,“沒想到,大家伙幫忙還真找到了他。我收到了他的回信和照片,知足了!”

短暫的停頓,老人若有所思。

“終歸遲了!當年我總愛在那一片挖蟲草,要是能早點發現這個娃,他也不至于落下殘疾啊……”交談中,那次大救援中一些從未披露的細節,漸漸從老人口中吐露出來。

“春夏之交,我們進山采挖蟲草,一去就是好幾天。那一次上山是1982年5月19日,大概是第二天下午1點的樣子,在城門洞那個地方,我兒子大吼一聲說發現了個‘活死人’,我們兩個大人趕忙沖上前去。”

對于毛光榮所言,記者從歷史材料中得到印證:“1982年3月,松田宏也和菅信原從海螺溝進山向貢嘎山東坡攀登;5月1日,在海拔6800米處與大本營失去聯系;當即,日本和中國各方組織力量拉網式搜尋;數天后宣告無果,并分別在大本營和日本為二人舉行了追悼會。”

“當時,毛紹鈞第一個看見松田宏也,18歲的小伙子還有點害怕。我和毛光榮還有倪紅軍拔腿跟過去,發現他的外套全是泥,看不出是什么顏色,整個臉是紫色的,眼睛都陷下去了,露在外面的皮膚全部潰爛。我們幫翻身時,聽到‘啊、啊’的聲音,才知道這是個活人。”當時在場的倪明全老人講述了發現松田宏也的細節。

四位彝家漢子見松田宏也還活著,立刻手挽手搭起人體擔架,將他就近轉移到登山隊廢置的帳篷。毛光榮和倪明全為他熬稀飯、煮苞谷面糊和面條……兩個年輕人,則飛奔到30多公里外的磨西公社報信。

“日本登山隊員松田宏也還活著!”的消息很快傳開,救援的進展情況也多次見諸報端:26名瀘定縣(按當時的行政區劃)各界人士組成的救護隊星夜趕往海螺溝,成功將松田宏也送到磨西公社皮防院接受初步搶救,隨后轉送瀘定縣人民醫院進一步救治;幾天后,松田宏也再一次轉院到四川醫學院附屬醫院接受治療。7月12日,松田宏也痊愈,東歸日本。

倪明全說:“2002年,松田宏也帶著他的媽媽來看望我們。當時,這位日本母親嘴里反復念叨著毛光榮就是‘活神仙’,沒有他松田宏也不可能得救。”

【追憶】

故地重游恩情難忘

“中間那位高個子是松田宏也,旁邊就是我們四個人。”毛光榮的家中,還留著許多當時的照片。

當地人講,松田宏也康復回國一年后,他曾拄著拐杖重回故地海螺溝,拜訪四位中國恩人,還給他們捎來禮物。彼時,因他手腳都做了截肢手術,身體機能還未完全恢復,只得匆匆離去。

這一去,近20年斷了消息。在通訊尚不發達的年代,毛光榮一度認為松田宏也沒能熬過康復期,早已不在人世了。

“我們把他救了回來,就希望他能健康地活下去,那時一點消息也沒有,還有些擔心。”這些往事,毛光榮歷歷在目。

他不知道的是,當年他們營救的這位日本小伙,也在牽掛著他們。2002年4月16日,松田宏也通過四川媒體《成都商報》尋找20年前曾在貢嘎雪山救助他的中國恩人。

當年4月30日,松田宏也再次造訪海螺溝。還未經翻譯介紹,他便來到毛紹鈞面前,抓住這個彝族漢子的雙手,激動地說:“在遠處看了一眼,我就認出您了。我的恩人,20年過去了,你們還好嗎?我的另外幾位恩人還好嗎?”當聽到毛紹鈞肯定的回復時,松田宏也非常高興,“20年來,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你們四個人,大家都很好,我就安心了!”

講到最后一次揮別松田宏也的場景時,倪紅軍從上衣內兜掏出了一個舊錢包。錢包表面,已然斑駁不堪,而倪紅軍卻視若珍寶,“這是當年松田宏也送我的禮物,用了17年,舍不得換。”

“當年松田宏也不遠萬里,給我們帶來了各種生活用品,一位日本朋友一直牽掛著我們,真的很感動。”毛光榮說。

一次生命奇跡被鐫刻在貢嘎山上,一段中日情誼的佳話被銘記在萬年冰川下。

【情憶】

他身上流淌著 17位中國人的血液

四季輪回,寒暑交替,17年又過去了。這一次,為了卻毛光榮的臨終愿望,海螺溝的群眾們發起了“尋找松田宏也”活動。

“說實話,我沒有想到真能找到松田宏也。活動發起的初衷就是想實現毛光榮的愿望,給海螺溝的人文歷史增添一抹色彩。”本次“尋找松田宏也”活動發起人——海螺溝創業青年、柏秧坪二組組長阿布說。

1982年7月,北京首都機場。坐在輪椅上的松田宏也不斷地重復著一句話:“我是日本人,但也可以說是中國人。因為我身上流淌著的全是中國人的血液。”

在成都治療的40多天時間里,醫院給松田宏也輸血6050cc,而他之前在我州瀘定的輸血量也高達6670cc,相當于他本人全部血量的兩倍多。這12720cc血液來自17名中國人的捐血,是這17位中國人的血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離開中國前,松田宏也用截肢的手夾著鋼筆寫下:“中日友好萬歲!松田宏也。”

海螺溝開發成立景區后,為了紀念這份山高水長的中日友誼,海螺溝景區從二號營地熱水溝沿當年搶救松田宏也走過的山林,修筑了旅游小道,并命名“松田宏也小道”,道旁曾建有“遇救亭”。

如今,小道和涼亭都已不復存在,17位獻血者也難尋蹤跡,參與救助松田宏也的華西醫院原內科副主任與傳染科主任黃安華也于2013年4月14日去世……

而今,那場“生死急速大救援”的主人公松田宏也,終于被找到了!這么多年過去,在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他自信開朗、熱愛生活,在其回信的話語中可見一斑,“3年前,我退休了,至今依然堅持登山活動。”

這位身上流淌著中國人血液的攀登者,期望在有生之年攀上貢嘎頂峰,看看那片代表著“中日情誼”的最美星空。

【結語】

37載 歲月悠悠——

如今,貢嘎山早已從那座令人望而卻步的“死亡之山”成為國內外登山者趨之若鶩的“蜀山之王”,“磨西公社共和村”已成為紅色旅游、親子研學的熱門地“磨西鎮柏秧坪村”;

昔日發現松田宏也的“城門洞大河壩”已是現今海螺溝景區的“三號營地”,當年參與營救有功被破格招進磨西林業保護站的“小紹鈞”和“小紅軍”已相繼從護林的崗位上退休……

時光荏苒,可“中日友好”的厚誼深情,從未休止!

1982年7月12日,奇跡生還的松田宏也告別了賦予他第二次生命的中國,勇敢努力地活著。曾獨自或攜母親,送達信件、照片,或故地重游、拜謝恩人,一回回遠渡重洋踏上“再生之旅”,只因身體中流淌著人道主義無私救助的鮮紅血液,只因心底牽掛著最可愛的中國朋友。

風霜催人,2019年,已至耄耋之年的毛光榮,通過互聯網致信松田宏也:“松田宏也,好久不見!今年,我已82歲高齡,你也年近63歲。數月前,我被查出身患食道癌,剩下的日子不多,掰著指頭都能數清楚。你能否給我寄幾張照片,再讓我看看你,再讓我和你說說話!”

37年,源遠流長的中日情誼,在貢嘎雪峰下開花結果。



  • 上一篇:躍馬揚鞭扶貧路
  •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