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指導意見》

四川日報    2020年07月27日

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 推動“物理合并”產生“化學反應”

      本網訊 日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指導意見》,對統籌抓好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撤并后的各項工作作出具體安排,圍繞改革、發展、服務、治理等方面明確了14項主要任務,著力發揮改革聚合效應,推動“物理合并”真正產生“化學反應”。

  在深化改革方面,《指導意見》提出了穩妥有序推進后續各項改革、推動鄉鎮(街道)擴權賦能等任務。強調要做好改革前后鄉鎮(街道)、村(社區)資產債務轉接和工作移交,妥善處理資產債務、土地權屬、受益群體等問題,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根據撤并后改革發展任務和管理服務范圍整合辦公資源,加快推進事合、人合、心合。深化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推動街道辦事處工作地方立法;將部分審批、服務、執法等權限依法賦予鄉鎮(街道),逐步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服務)”“一支隊伍管執法”;探索建立鄉鎮(街道)職責準入制度,縣直部門不得隨意將承擔的工作職責轉移給鄉鎮(街道);依法厘清權責邊界,制定縣直部門、鄉鎮(街道)在城鄉社區治理方面的權責清單,實行村(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備案制度;健全縣直部門派駐機構納入鄉鎮(街道)統一指揮協調的工作機制。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指導意見》提出了明晰鄉鎮(街道)發展定位、提高鄉村規劃建設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加強城鄉生態環境保護等任務。強調要針對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的布局變化,科學編制“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有關專項規劃;發揮縣級政府駐地鎮(街道)引領帶動作用,強化重點鎮產業支撐,做大做強中心鎮,強化特色鎮文化吸引力,形成不同類型鄉鎮(街道)各具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抓好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規劃編制,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加強對農村宅基地申請、審批、使用的全程監管,嚴格落實“一戶一宅”規定。統籌推進農村公路路網規劃調整,確保所有鄉鎮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到2022年實現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積極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到2022年實現全省城鎮以上5G和4K標準廣電網絡全覆蓋。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推動形成一批農業、工業、商貿、文旅強鎮和一批特色突出的中心村、集鎮村,培育壯大一批“國字號”龍頭企業,擦亮一批“川字號”特色品牌。深入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抓好飲用水水源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八大戰役”。

  在優化服務供給方面,《指導意見》提出了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優化完善便民服務體系、加強基層應急能力建設等任務。強調要優化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養老、殯葬、法律服務等公共服務資源布局,支持鄉鎮(街道)、村(社區)共享公共服務資源。完善政務服務體系,優化鄉鎮(街道)便民服務機構設置,提升便民服務機構“一站式”功能,推行“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優化村(社區)便民服務功能,完善村級民事代辦制度。針對公共衛生、安全生產、自然災害等重大突發事件,建立健全以政府力量為主,基層社區、社會組織、公民個人協同參與的城鄉應急管理機制;加強醫療救治、消防安全、避災避難等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

  在提升治理效能方面,《指導意見》提出了加強和創新城鄉社區治理、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等任務。強調要順應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人口流動轉移趨勢,分類優化社區設置規模;實施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補短板”達標工程,實施“雙千”社會組織孵化計劃、社會企業培育計劃、萬人社工培訓計劃;加強社區環境營造,探索推行“街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深化文明村鎮(社區)、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倡導鄰里和睦文化,褒揚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先進事跡;開展鄉村文脈保護傳承、最美古鎮古村落創建行動,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整治婚喪大操大辦、高額彩禮、鋪張浪費、厚葬薄養等不良習俗。加大鄉鎮(街道)公務員、事業編制人員招錄招聘力度,實施選調生到基層一線培養鍛煉制度,用好基層引進急需緊缺人才相關政策。完善鄉鎮(街道)、村(社區)、村(居)民小組三級黨組織架構,全面推行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推動黨組織和群團組織資源共享、陣地共建、活動共辦。

  為提升改革實效,《指導意見》還創新提出要建立全省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成效監測評估體系,對改革成效進行綜合評估,強化對評估結果的運用。




  • 上一篇:全州2020年抓項目促投資工作暨二季度經濟運行......
  • 下一篇:彭清華在綿陽市三臺縣鹽亭縣蹲點調研